连关四店,乐天败走山东
不中不韩没特色,省内仅剩两家店
2015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乐天玛特潍坊店,在6月份时空出很多货柜,已经有关店迹象。 本报记者 赵松刚 摄
  9日下午,威海乐天玛特威高店因爆满暂时停止接待顾客,不少市民仍在等待。           本报记者 冯琳 摄
     近两天,威海市民的朋友圈都被“乐天玛特威高店停业促销”刷屏。与朋友圈的热闹一样,威海乐天玛特威高店7月8日、9日也被市民围了个水泄不通。“多种商品半价”吸粉不少,不少市民“8日、9日没排上队,10号接着排”。其实,韩资背景的乐天玛特关掉的不仅是威海一家店,潍坊店、青岛的两家店也宣布歇业,目前该连锁超市在山东仅剩两个店面。
本报记者 冯琳 赵松刚 杨玉龙 段学虎 姜宁      
“7月底停业”,顾客疯抢打折商品
  7月7日,乐天超市潍坊店、威海威高店、青岛的两家店宣布将在“7月底停业”。商场内的商品打折出售,超市内商品遭到抢购。
  8日,在乐天潍坊店,记者看到一楼的“优惠商品专区”正在销售部分清仓商品,大多商品以五折对外销售,部分商品低至三折,遭到不少市民抢购。
  9日下午,在威海的乐天玛特威高店,因爆满暂时不接待顾客。商场保安正维持秩序,他们说,“店内人太多,等出来一批后,再放下一批顾客进超市。”同时,提醒正在排队的市民“最好明天早晨8点再来排”。张女士说,听说里面好多商品半价,8日下午来排队没排上,今天又没排上,明天还会来。像张女士一样的“促销粉”不在少数,还有部分市民说要“天天来排队”。结束购物的王女士从超市一个狭窄出口挤出来,说“里面许多商品都是半价,非常划算,只是余量不多了”。
  宣布歇业后,青岛的两家店也遭到抢购。货物遭抢购,是生意兴隆的表象,在这几天里,是四家乐天超市最后的狂欢。
  四家店都确定了陆续关门的措施,以解决会员积分、购物卡等问题。据乐天发布的消息,目前会员已停止累积积分,现有的积分可在超市停业前兑换,按照满450分直抵3元现金使用。购物卡停止销售,已购买的乐天购物卡可在停业前购物使用。如果市民需退卡,可在超市停止营业之前到购买购物卡的店铺办理退款手续。

韩方曾专门到东营店为员工“打气”
  乐天玛特是世界500强企业韩国乐天集团旗下的子公司。2011年,乐天玛特开始进入东营,当年在东城、西城连开两家门店。据业内人士说,乐天玛特在东营的运营似乎并不顺利。2014年3月份乐天玛特西城店突然宣布撤出,只维持了不到两年半的时间。
  目前东营东城尚有一家乐天玛特超市,6月9日、10日两天,该超市部分商品大幅降价促销,也使得该超市“要关门”的消息在当地居民中传播。不过,11日该超市的降价促销商品已经恢复原价。
  该商场相关负责人介绍,韩国方面近期曾来到东营,为工作人员“打气”,并强调“从来没有说过要关门,也不会关门停业”。该负责人说,近期山东多地的乐天玛特商场都因经营不善关闭,但东城店经营状态良好,并不存在关门的情况,“前两天的促销是集团的统一行动,处理一些积压产品。”
  7月9日,记者再次来到东城的乐天超市,在超市三楼,记者见到不少货架已空置,但整个商场井然有序。记者从商场管理方获悉,东营东城的乐天玛特分管公司由乐天山东分公司划归乐天江苏分公司,目前该店出现一些货柜调整的问题,是因为需要将一些原来山东分公司的货退回青岛,这几天即将调整完成。

洋超市“念不好经”,本土超市“遍地开花”
  对于乐天玛特威高店的“突然离场”,威海市民虽表遗憾但却“有迹可循”。“超市特色不是很明显”、“韩国味不够”、“生意不瘟不火”等成为部分市民对乐天玛特威高店的评价。
  不仅是威海的店面,乐天入驻潍坊市场后,表现也一直不佳,营业额在潍坊各大商超中排在倒数位置,其倒闭的消息曾多次在网上流传,之前还有过大规模裁员。
  最近宣布歇业的“洋超市”不只有乐天一家。2014年10月份,全球三大零售企业之一英国零售商乐购超市败走潍坊、济南、青岛,并逐渐撤出山东;2015年初,隶属日本综合零售及服务企业集团的永旺超市潍坊店宣布停业。在很多人看来,“洋超市”巨擘在潍坊“念不好经”,无法与潍坊本土的消费习惯相适应,是导致闭店的主要原因,而潍坊本土的佳乐家等超市则一直表现良好,抢占了大部分的客流和市场份额。
  威海也是如此,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许先分析,威海家家悦集团门店“遍地开花”,已成为威海人默认的本土品牌,外地超市想在威海做大做强有一定难度。
  许先说,在威海对韩贸易有优势的大背景下,更需要真正有“韩味”的商家。乐天玛特威高店的定位还是与本土超市较为接近,韩国味不是特别明显,韩国商品不是超市主打,所以没有抓住中韩贸易区这个大背景成功转型,在对抗本土品牌方面败下阵来。
  对于乐购、乐天等“洋超市”败走青岛,一位商超行业内人士坦言,水土不服、缺乏亮点是外资超市败走的主要原因。“大润发以低价吸引市民,所以能让很多市民来购买日用百货;佳世客和麦凯乐主打高端商品和进口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中高端消费者的商超需求,也属于自己的亮点。很多洋超市缺乏自己的经营亮点,作为外来户的他们,在销售、进货渠道方面与国内超市比有天生的劣势。” 
电商冲击+水土不服 洋超市举步维艰
  本报记者 任磊磊       

  万达百货撤柜之后,乐天玛特在我省将关闭四家超市,加上去年已经关闭的乐天东营店,目前乐天玛特几乎是败走山东。那么,乐天缘何在山东举步维艰?
短命的宿命
  2008年6月,乐天玛特才通过收购万客隆曲线进入中国市场。而此时,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零售巨头已经进入中国十余年。乐天玛特在我省的扩张之路一直很不顺利,甚至可以用短命来形容。
  2009年3月份,乐天集团在中国独立投资的第一家乐天玛特超市在青岛城阳宝龙广场正式开业。在苦苦支撑了2年后,2011年被迫关门。东营乐天玛特西城店于2011年10月开业,2014年关闭。2015年,乐天玛特青岛两店、潍坊一店、威海威高店均宣布停业。经营时间最长的店,也没超过6年时间。
  2009年10月,乐天玛特收购江苏南通时代零售,在华门店数量提升至100家;之后,乐天玛特提出要在2018年在华门店数量达到300家的计划。但截至2013年底,乐天玛特在华门店数为110家,乐天玛特在华扩张之路非常艰难。
没有本土化
  北京昭邑零售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刘晖认为,乐天玛特的失利,自身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据了解,在乐天玛特内部大部分关键部门的负责人仍由韩国人担任,这导致经营策略很难与中国国情接轨。“中国市场不同于发达国家稳定的消费市场,消费变数很多、热点频出,洋商超品牌启用本国负责人管理中国店面,在应对中国特色的市场方面往往力不从心。”
  记者了解到,在山东最早开业的乐天玛特(城阳店)城阳当地,至今还有老员工私下讨论:“乐天玛特就是被偷垮的。”据说,当时有员工成批偷超市货物。虽然时过境迁,这一情况已经很难核实,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韩国人将其国内的管理手段和理念照搬到中国后,水土不服。
  虽然,乐天玛特曾在2012年提出未来将把80%的海外投资用于中国,并提出了“彻底本土化、活用本地人”的原则。但是,2012年中国的零售业已经驶入慢车道,乐天玛特错失了快速布局的时机。
  而来势汹汹的网购,打了所有实体商超一个措手不及。就在很多人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实体商超一夜之间沦为“试衣间”、“餐饮街”、“菜市场”。网购的兴起,也迫使洋品牌入驻网上商城。今年年初,韩国大型超市易买得和乐天玛特宣布进驻淘宝天猫国际商城,在商城上各自开设了专用卖场。
突围:深耕三四线城市
  刘晖认为,洋商超品牌未来可以考虑开发新城区市场和多业态模式。
  他说,按照商业上的标准,一个1万平方米的卖场,对应的商圈半径大概在3-4公里,可支撑的人口8万左右。目前中国的新城区发展很快,但是商超布局却没跟上。比如省城济南东部新城区的人口密度已经很高,但是周边商超仍不够发达,很多老百姓仍需开车采购。
  另外,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三四线城市、县城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洋超市的利润点将逐渐下潜到这些城市。“目前,山东省内的大城市商超日趋饱和,连万达百货这样在城市核心商圈,又具有实力的大公司都已经很难维持了。”
  洋商超品牌,也应探索多业态发展之路。“在山东很多本土商超都推出了自营的便利店、社区超市等,但是洋商超在这一块做得远远不够。未来,深耕社区超市,或可以成为洋品牌突围的法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