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A股的是我们自己
2015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崔滨
  自6月15日A股开启暴跌模式后,已连续下挫超30%,当市场情绪由恐慌向绝望蔓延之时,“恶意做空”成为本周投资者为这轮中国证券市场上最大当量的行情波动,找到的最后心理支点。
  这世上从来都不是鬼吓人,而是自己吓自己。所谓的做空势力,“外资做空说”层出不穷,而股指期货机制下的裸做空制度,成为又一只替罪羊。
  将股市大跌归结为一个已经在全世界通用的证券交易规则,这很有些睡不着觉怨枕头的味道。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绪,原因昭然若揭:让A股暴跌的最大诱因,正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确定,只是我们自己不愿承认而已。
  证券史上与1929年华尔街大崩盘齐名的1987年10月19日的美国股市“黑色星期一”,就是这样一个由投资者自发的恐慌情绪,最终滚雪球为灾难性的股市暴跌。在那次股灾中,利用做空机制大赚了超过1亿美元的交易员保罗·琼斯,事后被认为是那个“恶意做空”势力。
  而琼斯自己却说,“我只是看到了与1929年股市崩盘前两天极为相似的技术指数和市场情绪,然后我选择了跟随市场大势。”
  琼斯并不是在谦虚。那时,美国与欧洲经济增长接近停滞,美国更是沦为世界最大债务国,此前5年被不断推高的股价已然失去了支撑,只要有人发现这一点,股市崩盘就会像溃堤决口般不可遏制。
  如果说“黑色星期一”完全是自己吓自己,那么1998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则是金融巨鳄乔治·索罗斯在提醒亚洲国家:你们正自己将自己置于险地。
  眼下在朋友圈里,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大战量子基金保卫港股的掌故正在疯狂传播,以此来为中央正在进行的股市“维稳”打气,但却对当时香港经济、证券市场基本面的窘境言之甚少。
  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之所以盯上香港,就是因为彼时香港回归祖国的良好预期,提前启动了股市、楼市的火爆,金融泡沫已经超过了安全边界;而港府当时应对金融风险的机制,则被舆论戏称为“任一招”,因为只有提高港币利率这唯一的应对措施。
  所以,1998年8月13日的那个夜晚,时任香港特区政府财务司司长的曾荫权,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内煎熬辗转,泪洒香江时,他的悲伤里,何尝少了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悔恨。
  走过了1987年的美国股市,1992年的英国汇市,1998年的亚洲金融市场,现在,又一次证券市场表现背离经济基本面的泡沫行情,摆在中国股民内心的天平上,是继续抱着侥幸、赌博和盲目的心理一味看多,还是遵从内心的恐惧和理性的质疑,悬崖勒马?
  很遗憾,企求侥幸盲目乐观的人性阴暗又一次占了上风。同样的又一次,基于规避恐惧而设置的沽空机制,开始反噬这种侥幸和盲目。
  股市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探险,想要在其中走得更远,就必须要学会克制贪婪,尊重恐惧,如此道理大家都懂,但依然不能阻止A股3周后蒸发21万亿市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