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高难度手术,减轻患者痛苦
县医院副主任医师于树人在神经外科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2015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神经外科主任于树人正在为患者做检查。 通讯员 杜秀香 摄
  于树人
   本报通讯员 杜秀香 本报记者 杨擎
  近日,济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屡传喜讯,小脑蚓部肿瘤切除术、小脑梗塞手术、后颅窝脑干部位手术等接连几部高难度手术相继成功。据了解,手术的主刀者为县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于树人。
脑室内肿瘤切除术无一例失败
  据了解,于树人是济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济南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委员。1988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外科临床工作。1996年,前往齐鲁医院进修神经外科专业。
  进修归来后,于树人如鱼得水,一头扑进了神经外科的世界里。率先开展了脑内血肿清除术挽救了大量的脑出血病人。同时,开展脑瘤切除术等新项目、新技术,开创了县医院神经外科手术的先河。对于颅脑外伤、三叉神经痛等疾病更是手到擒来。2004年,于树人凭借技术卓越,医术超群,被任命为神经外科主任。
  2013年,于树人率领团队开展了脑室内肿瘤的切除术,手术相对复杂,难度高,风险大,但无一手术失败,无一手术并发症发生。 
  2014年3月29日,市民马女士突然出现头痛、右侧口角歪斜,恶心等症状,入住县医院治疗。门诊医生为患者磁共振检查后以“脑占位性病变”收住神经外科。于树人接诊病人发现:患者脑部肿瘤较大,且整个瘤子生长在鞍上到枕骨大孔的斜坡区,紧邻脑干。
  据了解,斜坡区手术是神经外科难度最高的手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是神经外科手术的禁区。另外,这种手术并发症高,术后脑膜炎的并发率高达30%,并且极易损伤动眼神经。因此,手术因其难度大,风险高,被很多神经外科医生视为禁区。
勇施高难度手术,填补技术空白
  于树人在开展新技术、挑战高难度手术的道路上一路前行,道路也许曲折,过程也许艰辛,结果却是给了无数病人生的希望。
  高难度手术并没有吓退于树人,他为患者做了详尽的术前检查,又带领整个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手术方案。
  4月9日上午8点,马女士被推进手术室,5个小时的手术,过程非常顺利,肿瘤被全部切除,患者平安返回病房。此时的于主任才稍稍长舒了一口气。
  据了解,术后马女士症状明显好转,右侧面瘫也逐渐缓解,没有任何并发症发生。4月24日,患者康复出院。一个月后的复诊,患者一切正常,面瘫也已恢复正常。
  这一标杆性手术,不仅标志着县医院神经外科水平提高了一个新的台阶,更是填补了济阳县在该项手术领域的技术空白。
胆大心细,祛除患者疼痛
  于树人是个喜欢钻研的人,面对疑难杂症,他总是从细微处下手,从细节考虑,考虑周到,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50余岁的陈女士因浑身疼痛到县医院就诊。此前,她遍访名医,却效果甚微。“来医院就诊时,患者行动艰难,碰到哪儿哪儿就疼痛难忍,不敢让人搀扶,两年来身高矮了十公分,病人非常痛苦。”县医院相关负责人说,于树人接诊时,病人满脸恐惧,不敢让他查体。
  病人的化验结果出来后,于树人发现病人的尿检呈碱性,电解质钙低磷高,为酸中毒的症状。随后,于树人为病人做了肾脏B超、肾穿刺活检等检查,发现病人肾萎缩,功能却没有衰竭。综合检查结果,于主任诊断病人为“肾水管性酸中毒”。
  原来,病人由于肾小管吸收碱功能降低,骨头溶解而引起疼痛。病人为求医,家里经济状况已是捉襟见肘,查出病因,困挠两年的痛苦终于有希望解除,可病人又担心医疗费用自己无法承担,对此忧心忡忡。
  于树人知道情况后,安慰病人不要担心,虽是病情严重,一瓶价格低廉的苏打片却足以为病人解除病痛。病人将信将疑地出院了,五个月后的复诊,病人自己走着来到医院,一身的病痛早已无影。
  有人说:“一个高明的外科医生应有一双鹰的眼睛,一颗狮子的心和一双女人的手。”胆大心细的于主任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成功的路上将会越走越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