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王坟胡林古村:政府出钱雇车定期送水
从去年10月村里就没饮用水了
2015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丛书莹 李涛
  8日上午10点半,伴随着一阵马达声响起,一辆载有水囊的农用三轮车驶进青州市王坟镇胡林古村。伴随着村里大喇叭广播的响起,村民们纷纷拿起水桶前来挑水。这个91户人家不足300口人的小村庄因为干旱,从去年10月份开始,村里就没有了饮用水,10个月来,他们就一直靠镇政府送水喝。从送水车上或是水囤里挑水吃,成了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在村里生活50余年,第一次遇到喝水难
  海拔500多米的胡林古村位于王坟镇西南部山区,住着280口人。村民常年靠着山泉水生活,因为干旱,山泉水越来越少。为了供水,村里打了一眼170米深的井,但是去年10月开始,山泉水没了,井也打不出水。整个村子陷入无水可吃的窘境。
  今年53岁的孟凡明一直在生活在村子里,在他记忆中如此干旱之年,这还是头一遭。
  孟凡明告诉记者,1989年是个大旱之年,但村民好歹还能喝上水。“村里的井里也有水,但非常少,攒一晚上不够几户人家使用。”
  为了生活,村民都到附近的蛤蟆石、凤凰蛋挑水喝,来回一趟十多里路,都是山路,路面不平整,等到家,一桶水就会撒掉五分之一。  
  而今,蛤蟆石、凤凰蛋附近的水也没了。“我现在身体不好,走路都靠拐棍,平日家里喝水都是媳妇挑水。送水车来了,村委会大喇叭就会吆喝,大家都出来挑水喝”,孟凡明说。
  今年80岁的刘军梅老人从广饶嫁到村子里也有56年了。而今,六个孩子都在外地置业安家,家里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刘军梅告诉记者,她印象中,今年是吃水最难的一年,村里的井里、附近的山泉水都干了,村民吃水都要靠政府送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天气大旱,村里用水紧张,但水井里还有水,村民用水每天都按数领取,每口人一天一瓢水,村里有专人负责分水。”
挑水吃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
  上午10:30左右,伴随着一阵马达轰鸣声,一辆农用三轮车满载着一车水出现在村委会西侧的水囤旁。司机张世水麻利地将两根水管铺设到水囤口,水囊中的水顺着水管流淌进水囤。此时,村里的大喇叭也响了起来。“送水车来了,家里没水的可以来挑水喝了。”伴随着扁担和水桶碰撞的吱呀声,村民陆续来到水囤挑水。
  村里80岁的刘军梅老人挑不动水,村民们考虑到她年纪大,都帮助老人挑水。 
  45岁的赵中娥听到村里广播后,用扁担挑着两只塑料桶急匆匆赶来接水。十分钟的时间里,她担了四桶水灌满了自家的水缸。记者在她家看到,家里有一个约1米高,直径60公分的褐色瓷水缸。缸附近放着2个水瓢,三个水桶,还有八个水盆。“排队去村头的拉水车上或者水囤挑水,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灌满一水缸,其他的盆用来放用过的水。现在能吃上水,就很不容易了。家里就只有我和婆婆两个人,用水相对来说比其他家少。一缸水省着用能用两天。”
  胡林古村村支书孟庆利告诉记者,拉水车一到,他们就会用广播通知村民来挑水,及时赶来的村民会从拉水车上接水,有时村民在地里忙活来不及赶来,他们就把剩余的水存在水囤,村民可以随时来挑水。村头的水囤可以存放60方水。目前,拉来的水可以维持村民的正常生活。

镇政府出钱雇车定期送水 预备再打一口深井解决用水
  “王坟镇政府在得知村民饮水难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决定镇政府出钱雇车定期给村民送水保障村民日常用水需求。这个送水车一次能装6方水。一趟来回就要300元。”胡林古村的村支书孟庆利告诉记者,这些车都是镇政府出钱雇的。水是从30里外的深井里抽上来的。胡林古村海拔高,尽管是水泥路,但来回都是蜿蜒的上坡路,送一趟水上来很不容易。
  拉水的司机张世水告诉记者,他们一共三辆车,负责给胡林古村、石头沟村、石涧村三个村子送水。“从苏峪寺的机井里灌满水,拉到村子里,一个来回差不多35公里,用时差不多三个小时。”
  “用车送水不是长久之计,目前镇上预备打一口200米的深井,解决长期用水问题。现在正和水利部门商讨方法,山区石头坚硬不好打,还要考虑出水量,所以选址上要花费一番功夫。”据了解,在山区单纯打一口井要十几万元,加上水泵、电机等各种配套得花费几十万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