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中物华综合维修队维修技师张东升
诚恳的工作态度让他赢得尊重
2015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7月9日讯(记者 徐文君 通讯员 丁洁) 56岁的张东升自197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油气管线维修工作。身为一名维修技师,他用诚恳的工作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如今还有4年就要退休的他,不断地将自己的经验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徒弟。他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他赢得了同事及居民的称赞与尊重。
  7月8日下午,张东升正在进行即将到来的班组对抗赛模拟训练。“这次比赛一定要取得好成绩。”张东升的信心来源于他对自己技术的严格要求。在张东升的意识里,只有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够为居民解决困难。“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通过学习,才能锻炼本领,增强技能,成为本职工作的技术能手和技术骨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张东升一直坚持的理念。
  有一次,一位居民因为家中管线设计有误,导致上水管损坏漏水却无法进行维修,居民家中因为此事已经两天没有用水只好向维修队求助。“当天已经接近下班,但是居民显得十分着急,我就去居民家中看了看情况。”当时张东升确实没有想到合适的办法,但看到居民焦急的样子,他决定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当天晚上我就开始想,最后想到了个办法,可以将马桶后面的管线先拆下来解决空间狭小的问题。”张东升凭借多年来的经验,一点一点摸索着帮居民更换了损坏的零件,解决了漏水的问题。看着居民满意的笑容,张东升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
  除了工作上认真负责以外,张东升还喜欢钻研,发明一些实用的工具来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难题。“工作中时常能遇到PPR管件损坏需要热熔的情况,但热熔后管线口便会缩小,只能重新安装新的管线,造成浪费,如果能发明一件可以将缩小的口径重新扩大的工具就可以节省成本。”一个想法让张东升迅速行动起来,经过他不断地钻研,发明出了“废旧PPR管件扩孔器”。这项成果更获得了2014年胜中社区“五小”成果二等奖。这让张东升感到十分自豪。
  吃苦耐劳、默默奉献是同事们对张东升的评价。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带头实干,双休日、节假日都很少休息。在他眼里,工作无小事,岗位无轻重,只要在这个位置就尽职做好自己的本职。
  “现在我最想的就是将我这些年以来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我的徒弟,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为更多的居民服务。”朴实的语言没有遮掩住张东升诚恳态度的光芒。而他也总是将居民的事放在首位,只要能为居民解决问题,他就感到开心和满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