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志愿服务的亲民品牌
党员服务社成为胜东社区提升服务水平重要力量本报见习记者邵芳通讯员王晓静
2015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唱红歌、奏民乐、扭秧歌等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丰富着社区居民的生活,义务巡逻、清扫垃圾、义诊理发等各式各样的义务活动维持着社区的稳定和谐。自2008年胜东社区党员服务社成立以来,各党员服务社营造出一个个具有品牌效应的志愿服务团队。
党员服务社“搭台”,我来“唱戏”
  7月8日上午8点,锦苑第一党员服务社内就传来了激烈的讨论声。“这幅字苍劲有力,唯独这个‘秀’字用力不均。”6位老人围着桌子,分析着各自的书法作品。原来他们是锦苑第一党员服务社书画组的成员,因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聚于此,相互切磋。成员田大爷说:“是党员服务社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我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得,心里有奔头才踏实。”
  在锦苑小区里,只要提到锦苑第一党员服务社,大家总有说不完的话。锦苑小区郭女士说:“党员服务社有个‘常青树’民乐团,爷爷奶奶多才多艺,会吹箫,能弹扬琴,会拉二胡,总是义务为结婚、庆寿、病困党员、群众表演,曲子可好听了。”锦苑小区王大娘回忆,三年来每逢遇到元宵节等喜庆的日子,锦苑第一党员服务社的秧歌队就欢天喜地地扭起来,从锦苑一区南门出发,浩浩荡荡地绕行锦苑二区、三区,“看秧歌就觉得热闹,一路上有的老年人就跟着队伍扭起来,年轻人也拿手机拍照,可喜庆了。后来,我也报名加入了秧歌队,领队孟梅菊总是热心地教我们,现在我也能扭几下了。”王大娘笑道。
  据锦苑第一党员服务社副主任张晓冬介绍,锦苑小区是建设较晚的小区,居住着来自油田50多家单位的职工,单位分散不好管理,但张晓冬发现小区内多才多艺的党员特别多,张晓冬便鼓励党员带动群众成立了各个特长小组。没成想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得到了大家的欢迎,在党员服务社积极搭台下,党员服务社拥有了红歌团、民乐队、秧歌队、太极拳队、书画组、暴走团,各个特色团队发展红火,越来越多的市民也参与其中。从此,在每个大型节日、病困党员、群众家里都能找到这些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卖力演出,将快乐与信心传递下去,也让生活越来越红火。“特色小组不仅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营造出和谐友善的社区氛围。”张晓冬说。

党员服务社志愿者是物业的另一把手
  “小区东侧楼道内贴了不少小广告,需要及时清理。”7月7日,锦华第一党员服务社的分析大会又开始了,“平安锦华”义务巡逻队的志愿者列举了近期小区内出现的问题,随后党员分组在小区内展开了全面清理。为了让居民有一个舒适的家,每周二锦华第一党员服务的志愿者都开此例会、集中反映问题、然后逐个击破。有时他们还根据物业的近期工作展开清理。
  让小区居民津津乐道的就是锦华第一党员服务社“平安锦华”义务巡逻队,这支队伍组建于2008年党员服务社成立之初,由老党员、老干部、楼栋长等威望高的人组成,每天在小区内坚持义务巡逻,看见乱扔垃圾的他们要说一说,看见破坏花草的他们要管一管,督促居民注意安全防范,对外租人员进行规范登记。这支平均年龄60以上的巡逻队8年来坚持义务巡逻,他们让“红袖标”深得民心,如今遇到问题居民都会及时向巡逻队反映。锦华第一党员服务社副主任王贵媛说,党员服务社的志愿者不仅充当起居民与物业之间沟通的桥梁,近年来他们也用自己积极的行动维护着小区的和谐安定。
  锦华二区的周大姐和张阿姨因养鸡问题发生了争执,张阿姨无奈找到了党员服务社。党员服务社的工作人员肖静与老党员张云前去调解,前前后后调解了4天,最终两家人和好如初。“在调解的过程中,老党员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以智慧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小区的和谐”肖静说。
  王贵媛说,近些年来党员服务社志愿者除了定期开展帮扶,打造出“敬老爱老”亲情服务队、“绿手杖”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政兰”小屋等服务品牌,还将目光放在了社区建设上,志愿者争做物业的另一把手,推动着小区的和谐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
老党员成文明使者

  在辛兴小区有四个家庭,他们家门上方钉着一块金光闪闪的牌子,牌子上标有“党员家庭,牢记党的宗旨,争做先锋模范”的字样,66岁的杜秀芳就是亮身份的一名党员,她说这块牌子是2013年辛兴党员服务社颁发给她的,这块牌子是她的骄傲,激励她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做文明行为的带头人。
  杜秀芳为人热心,助人为乐,自从亮出党员身份后,居民向她反映问题的情况多了,她也因此忙绿了起来。居民向她反映小区养狗多,狗粪污染环境,就此情况她常常进行劝阻,小区李阿姨因此纠正了习惯,遛狗时总是自备塑料袋。小区的曾阿姨独自居住,杜秀芳得知后经常陪老人聊天,端午节还邀老人来党员服务社包粽子。杜秀芳说:“党员亮身份让我深感责任,自觉接受居民监督,敢为人先从事志愿服务。党员服务社更像是一个家,让我们了解社会形势,不会被社会淘汰,尽己所能地从事志愿服务,生活也变得有意义。”
  “党员家庭亮身份”是辛兴党员服务社2013年创新管理制度的结果,为了让党员在岗位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延伸党员身份到小区、到生活,辛兴党员服务社主任于新燕选举了一批模范带头人,通过他们的言行传递正能量,共建小区文明规范。“通过社区文明使者的选拨和党员家庭的创建,不仅提高了党员自身的积极性,充当起桥梁纽带,也让身边不文明行为逐渐减少了。”于新燕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