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提速降费,雷声大雨点小
受技术资本制约,民营宽带难破运营商垄断格局
2015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提速降费”是今年通讯行业的最热词,今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相继宣布下调流量资费,工信部也称年底前流量费将降低30%,但由于受技术、资本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提速降费”的落实遇到难点,民营资本要想真正破除三大运营商的垄断,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报记者 刘腾腾
  今年上半年,政府接连督促宽带“提速降费”,三大运营商响应“提速降费”。中国移动提出年底流量综合资费同比下降超过35%,中国联通表示要将综合单价降低20%以上。中国电信承诺年底前宽带平均接入速率提升至20Mbps,价格下降35%。此外,三大运营商还将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流量共享等服务。
  从7月1日起,中国电信宣布下调用户全部方向国际、港澳台地区漫游费。这意味着,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先后宣布降低国际漫游资费后,备受关注的三大运营商漫游收费迎来集中下调。7月6日,工信部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就“降低网费”提出具体目标:到2015年底,全国手机流量平均资费、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平均资费降低30%左右。
  然而,运营商的系列“降费”套餐,没有引来喝彩,网友质疑运营商的诚意,抱怨“雷声大雨点小”。虽然三大运营商先后下调国际漫游费,但对于几乎“零成本”的国内漫游费却一直“按兵不动”。某运营商将本地闲时流量套餐调整为10元3G。相较之前5元1G的单价有所下降,不少网友吐槽“谁会大半夜上网”,降费举措有些“不痛不痒”,纷纷称运营商“没诚意”。
政府喊话,流量费年内降30%
技术制约,提速降费落实难
  但“提速降费”并非朝夕之事,有专家称,“提速降费”并不是一个简单过程,提速涉及投资、设备、人工等,特别是接入网部分,占运营商网络投资的50%以上。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目前推进“提速降费”最大的难点是市场供给不足。比如说,目前全国正推进的铜线改光纤工程,就需要大量的投入,正在建设的4G基站也是个大工程,今年年底要争取建成100万个4G基站,只有当这些基础设施都完成了,才能实现网速的提升。
  对于固网宽带的“提速降费”问题,青岛联通一名技术人员介绍,固网宽带的提速受到技术、资本等多方面的制约,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普遍效果。“以ADSL宽带为例,其采用的铜线技术理论上最高网速也只能达到12M,而要将ADSL接入改成光纤接入,则涉及到网管建设、小区进驻、家庭改造等多个环节,不可能一个月全部解决。”
  闻库说,“提速降费”的第二个难点是,企业自身如何在降费之后实现转型,找到合理的生存之道。此外,我国已经在2014年完全放开了通讯业资费,价格完全由市场机制确定,除了政府从政策上来引导资费下降外,更多的要靠企业间的竞争来促进费用下降。
民营入场,难破垄断格局
  上半年,除了运营商下调移动流量资费外,民营宽带的入市,也被不少网友视作宽带价格下降的信号。去年12月25日,工信部便发布了《关于向民间资本开放宽带接入市场的通告》,并附《宽带接入网业务开放试点方案》。
  方案显示,自今年3月1日起,工信部正式开放宽带接入业务,民营企业可以申请宽带运营商牌照,试点包括北京、太原、沈阳、哈尔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厦门、青岛等17个城市,试点期为三年。
  不少虚拟运营商也纷纷推出相关业务,在套餐内容方面灵活度更大。例如,“半年度语音通话免费”“剩余流量可以转赠”等特色套餐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除了三大运营商以外更多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基础运营商做出相应的改变。
  但目前来看,在今年4G业务大力发展的情况下,基础运营商经过降价,虚拟运营商提供的套餐在价格上已经没有明显优势。民营宽带自身的弊端却逐渐显现。不少民营宽带商常用低于成本的价格来吸引用户,为了保证盈利,会产生远低于宣传带宽的“假宽带”,其宣称的50M、100M宽带,在遇到高峰时网速常常达不到,而由于虚拟运营商缺乏统一监管,用户投诉无法解决。
  业内人士分析,宽带这一领域有着天然的垄断性,三大运营商已经形成了垄断格局。短期内,民营宽带只是补充作用,要真正地全面铺开,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