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让济宁5056个村庄变了样
留住乡愁,约会幸福
2015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今日运河
<<
T36
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编辑:曾现金 组版:李腾 校对:贾凌煜
  美丽乡村吸引来外籍游客。
吕景燕 摄
  “以前谁住坑边谁倒霉,垃圾顺手就往坑里扔,时间长了,就成了一个个搅和着淤泥的垃圾堆。”汶上县郭楼镇小赵村党支部书记刘清华说,村里过去有大小坑塘十几个,搞得处处都像是“埋了雷”的垃圾窝。
  现在村里的坑塘不仅变干净了,而且还成了香饽饽。随处可见三五村民或坐在水池边唠家常,或聚在树荫下做手工,清新质朴的农家味让人打心眼里觉得舒坦。这种变化,正是源自美丽乡村由单纯环境整治向生态文明建设的转变。
  济宁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搞大拆大建,从最基础的硬化、净化、美化、亮化和绿化“五化”入手进行环境整治,一方面做好基础设施的“加法”,一方面做好污水、垃圾处理的“减法”。
  济宁有5192个整治村,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风景。济宁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搞“一刀切”。2012年至2016年,济宁将美丽乡村建设分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阶段和综合整治深化提升阶段,同时把全市村庄总体分为环境整洁村、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三个层级,按不同标准梯次创建。
  三年多来,济宁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巨大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2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408个,连线成片打造生态文明村1427个,新建环境整洁村4973个。农村道路硬化里程由2012年初的1.26万公里发展到2014年底的2.91万公里,镇村绿化覆盖率由27%提高到30%,村庄亮化率由45%提高到98.4%,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由52%提高到95%,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2014年济宁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获得“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山东省住建厅在济宁市召开了全省现场会。
  《济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列出14条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和建设标准,直指“村庄经”,这也让美丽乡村建设的焦点回归到为农民致富、让民风更淳的价值本位上来。
  济宁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将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紧紧结合在一起。济宁充分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实施“儒家文化进农村”工程,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培育体现儒家文化的乡风文明。
  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汶上县康驿镇东刘庄村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地面的垃圾没有了,这几年村里的善事也渐渐多起来。群众思想上的转变也反哺于美丽乡村建设,村民刘宗凯和刘恩海带头捐款一万元用于村内修路;80多岁的退休老书记,也将存折上仅有的504元取出500元捐助村内公益事业;在大家的带动下,村民刘宗华捐出了自己家的宅基用于扩建村广场,村民刘恩武捐出自己家的音箱用于跳广场舞,村民刘宗辉和刘庆峰更是出钱出工建起两处水冲式公厕……
  三年多来,济宁市用5.4亿元的财政投入,撬动了村级、企业及社会多方投入58多亿元。点上的突破带动了面上的创建,济宁还启动“成线、连片”工程,规划并全力推进示范片建设。
儒家文化进村 做善事的多了
  本报记者 黄广华  

  一条石板路,一棵老槐树,一泓清泉贯村而过;一道竹篱笆,一群小鸡鸭,一口乡音醉人心窝。在泗水县泗张镇王家庄村,农家乐小院里的鏊子上冒着腾腾的热气,两位大姐裹着头巾已经在旁边摞起了20厘米多高的粗粮煎饼,老板司广鹏说:“美丽乡村让俺庄出了名,即便是淡季,来吃饭的游客仍不少!”
  从2012年8月起,济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年完成了原定5年的任务,5056个村庄像王家庄村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初,济宁又启动了美丽乡村行动,集中打造3个市级示范片区和14个县级示范片区,美丽乡村正从梦想照进现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