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忙一阵,下午难见人
想法聚人气,便民疏导点才把好事做到点子上
2015年1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虽然免费,摊贩来此经营的积极性还不高。本报记者 公素云 摄
     本报记者 黄广华 苏洪印 公素云
  “建疏导点之前,社区专门征求过流动商贩的意见,有70多家有意入驻。”黄营社区副主任唐家强说,疏导点建成后,流动摊贩们不买账,他们对进店经营的热情并不高。实际上,热情不高的背后是进了疏导点,人气却淡了;经营品种单一,也难以形成吸引力。

摊位不愁租,就是愁人气
  10月29日上午,丰泰园小区东侧的便民疏导点大门紧闭,疏导点内在进行升级改造。疏导点运营后渐渐聚拢了些人气,40多个摊位大半租已租出去,当天还有人不时来询问摊位的租赁费用。尽管这里的摊位不愁租,但商户打不起精神来。
  尽管摊位一个挨着一个,但疏导点的生意并不火。“就早上忙一阵子,来得都是吃早点的。过了上午10点,来得人就很少了。下午连个人影都看不到。”徐先生紧皱着眉头说。
  卖夹饼的张女士介绍,她每天净收入30多元,一月收入千元左右。租赁费一年4500元,每月近400元,“去掉租赁费,收入也剩不多了,还不算人工费……”她叹息说。
  几路之隔的皇营社区疏导点状况更糟,200多平方米的“自卖区”鲜有人迹,3个摊贩守在摊前发起了呆,“人流量少,卖不动呀。”卖菜的王师傅诉起苦来。

经营品种少,吸引力差点
  疏导点的生意为何冷清?丰泰园疏导点内的商户多把原因归咎于地理位置。“疏导点位置相对较偏,东边没有居民区,西边虽然居靠近居民区,但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购物广场和超市,顾客分流严重。”不少商户说。
  除此之外,摊贩王先生认为,疏导点内的经营品种单一,本身也存在着不足。“目前在租的近40个摊位,大部分都是卖早点的,只有极少数是水果和蔬菜摊。单一的业态很难形成吸引力。
  也有摊贩认为,居民们的消费观念也需要更新。“路边摊给人的感觉就是便宜;虽然进了店,但价格还是一样的,市民存在错觉。”在皇营疏导点店面卖熟食的张先生说,同样是22元一斤的熟食,在路边摊卖,市民会有种便宜的感觉。进了店铺,有人认为涨价了。

提升点人气 社区正想招
  丰泰园小区疏导点管理办公室一名负责人介绍,为让经营更加多元化,他们做过多次尝试,“6月底,疏导点开始营业,来订摊位的,前三个月免租费的。”他说,除此之外,管理方统一协调好了用水用电,用电还有一定的补贴。
  “建之前社区还专门征求过流动商贩的意见,有70多家有意入驻。”黄营社区副主任唐家强说,社区改造一处废弃地,但疏导点建成后,流动摊贩们不买账,他们对进店经营的热情并不高。
  “目前,皇营社区正在研究‘搞活’人气的办法,通过降低租金门槛,提供政策优惠、加强外部等方式提高人气,同时引导市民的购买习惯。”唐家强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