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破题,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5年1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还好12日就正式供暖了。往年供暖正式开始后,市民家中的暖气片热了,但也有一些市民的暖气不那么热,还有市民生活在供暖孤岛。在供暖背后,存在不少老大难问题,如自管站回收难、由于产权复杂供暖管网老化无人修、热源厂难建成等。对于这些老大难问题,不少市民有话说。

  破难题关键要用心
  @王朝:供暖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存在着诸如自管站回收难、由于产权复杂供暖管网老化无人修、热源厂难建成等难题,要想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并非易事,但也不能把问题束之高阁。供暖问题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用心去解决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关键看相关部门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多来些圆桌会议吧
  @窦珍珍:热源少、节能改造、换热站选址、管网改造等问题的普遍存在,使得很多老旧小区成了供暖季里的“孤岛”。解决供暖孤岛问题,绝不是供热部门自己的事,需要相关部门开一次“圆桌会议”,集中力量,统一解决。任重道远,相关部门理应将工作早日提上日程。
  亲历:一到冬天各种掉链子
  @阿辰:我们小区是自管站供暖。小区供暖管道老化,每到供暖季节就各种掉链子。前年,大雪纷飞之际,小区因管网漏水停暖五六天,冻得一家老少流鼻涕,今年冷雨绵绵之际,正暗自叫好提前供暖,却又遭遇冰冷。问物业,说主管道坏了。何时修好?回答“是大活啊,早着呢”。

还是那句老话,难事最怕有心人
  □张九龙

  天气渐冷,供暖成了市民最关心,也是最闹心的事。多数市民家中暖气片都热起来了,但有的市民家中暖气片还是冰冰凉,有的市民家里甚至仍没实现集中供暖。管线老化、自管站“慢热”、热源不足……这些供暖老大难想要破题,不能坐等着时机自己变成熟,而是需要有关部门多动些脑筋,多来些干劲,尽快行动起来,把温暖送到百姓的家里。
  就拿“不听使唤”的自管站来说吧,目前省城城区内仍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自管站近800个,负责城区全部供热面积的30%。为了节约成本,一些自管站很多不是看天供暖,而是看账本、看心情供暖,直接导致了居民“花钱买冻受”。
  从外地经验看,自管站不是没法管,主要在于职能部门想不想管、有没有魄力管。青岛推出系列措施,用三年时间实现了自管站的全回收,全部交给热企来进行管理,打破了供暖“特区”,实现了供暖一体化。可见,自管站也不是“滚刀肉”,只要想解决,办法总能比困难多一些。
  再说说热源不足的问题。据报道,目前,济南仍有近三成居民不能加入集中供暖。三成,可不是个小数字。仍有许多老旧小区的居民取暖靠土煤炉,而许多在建的高档小区也因为没有热源,而为将来的供热发愁。
  一冬又一冬,五年过去了,腊山热源厂还在纸上;老旧热力管网的改造,似乎永远修得赶不上坏得快;新能源供暖是个好思路,可是实行起来成本会很高。看这架势,一时半会儿,美好的蓝图也还只能是蓝图,未来济南的供暖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客观地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片区加入了集中供暖的行列,供暖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更多的市民享受到了城市发展的红利。虽然每年供热只有几个月,但是供热部门为了温暖寒冬的这座城市,全年都在不停努力着。
  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再过五年,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让市民“冬有所暖”理应成为全面小康的“硬杠杠”。选址难、拆迁难、资金难……这些问题并非彻底无解,列时间表、立军令状,只要相关部门能够通力合作,开动脑筋,多些钻研精神,总能解决。
  要说难,啥事做起来都不简单。还是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