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大数据系统帮日照老人圆寻亲梦
流落庆云25年终于找到儿女
2015年1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1月11日讯(记者 刘潇 通讯员 王强 胡海霞) 11月11日,记者了解到,近日,一名流落庆云县25年的刘继花老人,在城关派出所民警牟昆鹏多日的热心帮助下,终于与日照市莒县亲人取得联系,并与自己的儿女团聚在一起。
  “娘,这么多年,你去哪儿了?我找了你好久……”60多岁的孔祥斗热泪长流,扑在刘继花身上。刘继花老人今年已经82岁了,她紧紧抱着儿子,泣不成声,所有的思念泪水在这一刻融在了一起。25年前,日照市莒县龙山镇的刘继花,跟随家人去天津探亲,在天津市区与家人走散,随身携带的身份证件及包裹也不慎丢失了。
  由于身无分文没有文化,家乡口音浓重的刘继花老人独自沦落街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在天津打工的胡冲阁,在帮助寻亲多日未果的情况下,胡冲阁将老人带回了庆云老家,回去后,庆云县尚堂镇大胡楼村的村民经商议继续帮老人寻亲。”
  胡冲阁介绍,当时她一个字也不认识,只知道家人的小名,更说不出详细的家庭住址和家人的联系方式,手机也没有,尝试着发了好几次电报,均被驳回。“无奈之下,胡冲阁收留了老人,时间长了以后,经村里人撮合,刘继花老人与村里的单身老人胡英阁结为夫妇,相依在一起。”
  2010年6月份,年岁已大的刘继花夫妇二人符合五保供养条件,住进了庆云县福利中心老年公寓。近日,民警牟昆鹏到社会福利中心为老人办理户籍业务时,得知刘继花老人多年没有户口,且年岁已大,经常念叨、思念家人,开始尽全力帮助老人找到失散的家人。
  “和老人交流很困难,因老人家乡口音很重,又不识字。”牟昆鹏说,通过与老人的交流和口音的判断,了解到老人可能是日照莒县龙山镇人,但是社区民警只能根据老人的发音知道老人儿女大体的名字。
  他根据这一线索,通过公安户籍系统和公安大数据系统及警务云系统的查找比对,打印老人提供的儿女大体同音的龙山镇籍人照片,逐一让老人确认,经过多次努力,最终确定了老人的大儿子孔祥斗。近日,老人的子女从日照赶到庆云,见到老人后失声大哭,场景令人感动不已。
  派出所教导员栾泳称,知道这一好消息后,及时和孔祥斗当地的派出所联系,进行确认联系。“以前像帮助刘继花老人寻亲,这种模糊检索、查询,根本不可能实现,自率先成立信息大队以来,结合市公安局警务云计算平台大数据资源,通过警务千度、人像识别、机动车查缉布控,才得以实现这些具体的成功案例。”栾泳说。
收费站撞车
  11月9日下午,滨德高速德州北收费站辅站出口两辆正在等待缴费的轿车被刹车失灵的大型货车追尾,造成了三车相撞事故,所幸无人员伤亡。
                  本报记者 徐良 通讯员 崔小辉 摄影报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