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想念徐北文
2016年04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北文先生画像(油画) 作者:徐春娜
  ▲徐北文先生书法作品
   □宋遂良
  北文先生是个性情中人,热情耿介,爱憎鲜明,快人快语,无遮无拦。我因为认识他比较晚,没有师承关系,虽然比他小十来岁,却还可以开开玩笑,介乎亦师亦友之间。现在回忆起我们交往中的一些事情,仍如一池吹皱了的春水,波纹潋滟后,越来越清晰起来。

  倏忽之间,徐北文先生离开我们已经11个年头了。自他走后,我常常会有某种文化空白感。例如,济南要开全运会,我们坐下来商拟宣传词;大明湖扩建、新建超然楼要写一篇赋;山东要承办全国第十届艺术节;济南要评选新八景,要保护古建筑;要复修文庙,建历山院、黔娄洞、宽厚街,要征文,哪里又发掘了古墓,出现了文物要鉴定,等等,我自然就会想起徐先生,要是他还在,我们就可以依傍大树好乘凉了。徐先生是济南市政府的文化顾问,是一座活着的济南博物馆,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市宝。罗荣桓死后,毛泽东伤感喟叹说:“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对于济南而言,徐先生走后,也是如此啊,济南想念他。
  北文先生是个性情中人,热情耿介,爱憎鲜明,快人快语,无遮无拦。我因为认识他比较晚,没有师承关系,虽然比他小十来岁,却还可以开开玩笑,介乎亦师亦友之间。(近读徐行健先生整理刊出的他父亲的日记摘抄。有徐北文先生1993年5月8日记他参加“诗之夏”座谈会的事。说那天“予御白色套服,领带、腰带、鞋、袜皆白者,惟衬衣为淡土红耳。宋遂良拉我出位,向大家云:徐教授年龄最大,衣服最年轻,因而在哈哈笑声中开场……”)现在回忆起我们交往中的一些事情,仍如一池吹皱了的春水,波纹潋滟后,越来越清晰起来。
  我们山师有一位年逾百岁的女老师王泽惠先生退休后致力于济南泉水的研究,写了上百首咏泉诗,辑集出版时,要我写几句话。我于旧诗词并无修养,写了一首小诗,怕贻笑大方,便在一次会议间隙,请徐先生指教。原稿是:“寻踪觅胜访名泉,诗人苦乐不知年。泉水会心拂杨柳,春风化雨满人间。”徐先生拿过我递去的笔来,随手就把“化雨”圈掉改作“泽惠”:春风泽惠满人间。把王先生的名字自然地加进去了,真有点石成金之妙。这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事,后来泽惠老人出版第二本诗集时,北文先生就给她写过一篇序。
  1998年春节正月初五,徐先生约我去大明湖参加新修复的藕神祠揭匾仪式。那天下着小雪,湖风凛冽,吹得拿不出手。仪式草草结束。大明湖有过一座藕神祠,又叫水仙祠。此事在《老残游记》中也提到过,老残看到的那座“古水仙祠”前有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灯荐秋菊 三更画船穿藕花”。看来这藕花与李清照的“误入藕花深处”又有关联。于是人们都以为这水仙就是藕神也就是李清照了。徐先生说,在没有可靠的史籍证实前,我们还是模糊一点儿好。他建议藕神塑像保持宋代风格,两侧立头顶荷花的仙女一尊。弄得朦胧一点,也许更有诗意、更富想象。他为此在祠前撰写了这副浪漫的楹联:
  是也非耶,水中仙子荷花影;
  归去来兮,宋代词宗才女魂。
  这个对联很妙:是“宋代词宗”抑或“水中仙子”,是实有抑或虚无,是历史还是现实,“是耶非耶”,似乎都不必在意,但这荷花的倩影,这清照的诗魂,却是我们济南人永远珍重和向往的美丽。“归去来兮”,都回到我们的身边吧。这种以今鉴古的思路,便是徐先生与众不同之处。他好古敏求,却从不泥古。在他写的《大舜传》中,驰骋着他对古代古人多么丰富的想象啊。遗憾的是,那个藕神塑像塑得很俗气,徐先生摇头苦笑说,“不忍熟视。”
  济南修建泉城广场,随之要建一个文化长廊,安放济南和山东的一些名人塑像。园林局请了以徐先生(还有董治安先生)为首的专家开会商议,拟定名单。我亦敬陪末坐。领导的意思是塑造像焦裕禄、孔繁森、王杰这样一些英雄模范人物。此意一出,大家都沉默起来,良久无语。会议主持人便请徐先生发言。徐先生笑着说,枪打出头鸟啊。气氛一下活跃过来。他说,我们建的是文化长廊,还是要以文化为主。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有许多世界级的文化巨人。我们先从古代做起,现当代的留待第二批、第三批陆续再建。大家一致同意,从善如流的领导也欣然批准。待到提入选人时,出现了三十多个,其中有晏婴、鲁班、扁鹊、邹衍、闵子骞、房玄龄,还有铁铉、秦琼、程咬金,甚至还有人提王莽,经过几次讨论,最后在对“济南二安”这两个同是宋代且成就影响都不相上下的词人的取舍上,出现了一些争议。但大家还是遵从徐先生以李清照是唯一女性为由,将辛弃疾割爱。于是有了现在的以大舜、管仲为首,包括墨子、孔子、孟子、孙子、诸葛亮、王羲之、贾思勰、戚继光、蒲松龄在内的12位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塑像将永远矗立在那里,让山东人自豪,让外地旅游参观者肃然起敬。
  “城北徐公美 济南名士多”(诗人孔孚为徐北文先生的集联)。一个城市的文化往往是因为这个城市驻足过多少文化名人而积累的。黄州、惠州、儋州、永州、常州、合浦、潜山和我们山东的诸城、文登都是一些小城市,但因为有了苏轼的足迹,如今都成了文化胜地,瞻仰者络绎不绝。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由于频繁的运动、斗争,我们缺少培育成长文化名人的环境。徐先生的学术事业大多成就于他55岁以后,耽误得太可惜了。北文先生的学术成就生前就得到过钱钟书先生、任继愈先生的赞誉。钱先生说北文先生的《先秦文学史》“于古书源流正变,了然胸中。穷而究之,有余师矣”。热爱故乡的季羡林先生曾在给北文先生的信中说:“羡林生于清平,长于济南……故乡有人才如先生者,竟无所知,真愧对桑梓矣。”前辈学者这样看重徐先生,我想就在于他的独特性。徐先生博古通今,涉猎宽泛。他开拓和倡导的舜文化、泰山学以及关于哲学、宗教、诗学、方志的思考,他撰写的小说、散文、诗词、楹联、书信,还鲜有继承研究者。徐先生对于宗教日益侵蚀千佛山甚为忧虑,力主恢复舜耕山的旧名,有他长远的考虑。他有许多想法和未完成的心愿,还需要有志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年轻学者研究发扬。每念及此,耿耿难安。
  最近,为纪念北文先生逝世11周年,行健将他父亲的书法作品编辑出版《徐北文书法集》,这是山东书法界的一件盛事。我想借此机会,谈谈徐先生的书法艺术。北文先生是一位书法家,但他生前却从不以书法家自居,几十年来,应社会各界之约,他书写了大量的碑版、楹联,镌刻在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舜耕山庄以及泰安、商河、章丘、诸城等地的名胜古迹。先生喜爱书法,自幼受过名师正教,对书法艺术的追求终生不辍。他继承历代书法之精髓,在“技”与“道”两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实践。这就使他的作品富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和新奇的审美趋向。他书写的大都是自己创作的诗、词、文章,或飘逸,或端庄,乘兴使性,行止随心。那种刚健洒脱,儒雅静谧的风骨,是书卷气和金石器的完美结合,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相信会有更多的读者和书法爱好者去欣赏和继承发扬。
  谨以此文纪念徐北文先生诞辰九十二周年。

  (本文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