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钻井首次向民营企业输出管理团队,拓宽生存空间
由“施工方”向“服务方”转变
2016年04月2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近日,黄河钻井2支井队的60名员工整装待发,等待着向河南非油气项目进发的指令。有别于以往的是,此次施工的项目是别人的,“受雇”于民营企业,他们负责运行、技术服务,给其他企业打工。借船出海的合作方式,给这两个团队分别带来了每月50万元的收入。
本报4月19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王东奇 闫业军 徐毅) 据了解,此次河南非油气项目合作为期一年。黄河钻井总公司经理张建阔说,虽然该项目在黄河钻井全年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但通过输出管理团队、技术人才等方式与民营企业合作,寻找到更大生存空间,为战寒冬,求生存闯出了一条新路。
即将前往河南的两个团队也开创了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向民营企业输送管理团队的先河。新的合作模式为其他钻井公司提供借鉴。
新合作方式产生的背后,有着些许的无奈。低油价使得外部的涉油市场如胜利本土一样,规模大幅压缩。想要从别人碗里分一份羹谈何容易。
“人还是那些人,工作量却没那么多了。公司要生存,员工要吃饭,只能大力开拓市场。”张建阔坦言,以前,非油气领域的市场比较小,看不上而且根本忙不过来。黄河钻井最为辉煌的一年,全公司年进尺280多万米,雇有上千名临时工。
低油价的到来,使得这艘胜利工程公司体量最大的“船”搁浅在了沙滩上。主动进军非油气市场,是黄河钻井为抵御寒冬寻找的新出路。
油气市场,钻井公司往往以自身为主进行招投标,运营整个项目。把油气市场的经验带到非油气市场,却失去了功效。据了解,煤层气、地热等非油气项目价格比较低,竞争激烈。黄河钻井公司竞标太原地热项目时,在不算设备折旧成本,去除部分人工成本的情况下,还是没有盈利空间。张建阔表示,由于自身运行成本高,传统的工程服务模式在该领域没有生存空间。
而在非油气市场,民营企业同样面临着难题:他们没有设备和管理、技术人才。这给双方提供了合作的机会。
黄河钻井总公司在钻井领域积累了成熟的经验,也储备了一批管理与操作技术能手,这都是他们可持续发展的依托的底气。张建阔表示,黄河钻井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人力资源,盘活并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市场必定前景广阔。
依靠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黄河钻井与民营企业合作,由“施工方”向“服务方”转变,更为灵活,而且规避了一些经济运行风险。
目前,黄河钻井公司正积极与山西煤层气项目进行洽谈,未来可期。“这也是输出管理的项目。”张建阔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