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群众围观拍摄”也没那么难
2016年07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进入深水区的全面改革已经越来越多地体现为对自己“动刀”,从不摆鲜花到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些向自身利益“动刀”的每一项改革在最初都听到过“不习惯”的声音,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很多曾经抱怨过的人会发现,让自己习惯当初的“不习惯”没有那么难。
  近日,公安部举办全国公安机关培训会,针对民警在现场执法中遇到的问题应当如何规范处置,进行视频培训。民警执法时如果遇到群众围观拍摄,规范要求在拍摄不影响正常执法的情况下,民警要自觉接受监督,不得强行干涉群众拍摄。
  这个规范的确立,明确解答了一线民警在执法当中的困惑,也提高了执法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得到了舆论的赞扬。但是,也有不少人担心,一线民警可能不习惯这种执法环境。确实,这一步的改革力度很大,全国公安系统都需要逐步适应和习惯。但是,制度既定,就应该刚性执行,让一线民警习惯当前还“不习惯”的执法规范并没有那么难。
  让一线民警的执法权在更透明的环境中运行,是大势所趋,也是民意所归。当前,智能手机及各种摄像设备得到普遍的使用,加之移动网络的普及,公民围观拍摄民警执法然后上传网络,都是“举手之劳”。尽管有些视频是碎片化的,不足以客观反映整个执法过程,但是禁是禁不了的。纵使个别民警把围观群众打得“屁股开花”,舆论仍然力挺民众以围观拍摄的方式对权力进行监督。
  有民警觉得,既然民警已经配备执法记录仪,就无需群众围观拍摄了,一些群众拍些片段发到网上还可能扭曲真相,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其实,网络也有自清功能,围观拍摄者越多越是不用担心真相得不到还原。民众围观拍摄一线民警的执法过程,反而能够倒逼民警在执法中注意标准化和精细化,该带的执法记录仪要主动带上,该出示证件的要及时出示。这些固然会给民警增加“麻烦”,但是也只有坚持按规范要求执法,才能真正保护一线民警,以免将来出现纠纷时导致民警无法自证清白。
  利民又利警的执法规范能否得到严格落实,看上去是一线民警能否尽快适应的问题,其实关键在于一线民警能否真正从观念上消除抵触情绪。进入深水区的全面改革已经越来越多地体现为对自己“动刀”,从不摆鲜花到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些向自身利益“动刀”的每一项改革在最初都听到过“不习惯”的声音,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很多曾经抱怨过的人会发现,让自己习惯当初的“不习惯”没有那么难。
  当下的中国在各方面的工作都已经进入了新常态,让在一线执法的民警习惯群众的围观拍摄,只是警务新常态的一个具体体现。一线民警只要在思想上转个弯,就一定能够迅速适应新常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