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扶贫“细账”,标本兼治斩穷根
20个省级贫困村力争年内脱贫
2016年10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工作人员走访贫困村。
  ◥15个村开始养羊增收。
     2016年,沙河乡摇身一变成为沙河镇,随之而来的政策扶持也会增大。然而,对于他们来讲,扶贫攻坚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扶贫对象在产业发展中缺门路、缺技术、缺管理,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产业收益能否用于继续发展生产难以监管……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如何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实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是摆在沙河镇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近年来,沙河镇对贫困村因地制宜、分类施治、创新扶贫路径和方法,2016年计划脱贫668人,其中,20个省定贫困村贫困户485人全部脱贫,其他41个村脱贫637人。
  文/片 本报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刘益良

算清扶贫“总账”
与1120户贫困户面对面

  经济总量小、缺乏能致富的好项目,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缺乏技术,闲置土地较多、资源利用率较低,沙河镇在脱贫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如何攻克这些“拦路虎”,每一个沙河人都有自己的见解。目前,沙河镇的省级贫困村达到20个,贫困户达到1120户。在扶贫工作开展之初,沙河镇政府提出了要先给群众算“心账”。“要真正了解群众心中所想,生活所缺,扶贫工作才能更有针对性。”沙河镇党委书记牛登军说。
  沙河镇利用“双联双促”活动开展的有利契机,及时做好帮包单位及干部职工与贫困群众的沟通衔接,坚持因户制宜、分人施策的原则,实行县直单位、乡机关干部包户、村组长包贫困群众的长效联系制度,为扶贫解困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20个省级贫困村、1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239名贫困人口,20余个县直单位、300余名县直机关干部、100余名乡镇村级干部与之一一对应。“每一个贫困户的情况各不相同,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会发现很多实际问题,与我们设想不同,对于扶贫工作,1120户贫困户走下来,他们也会建言献策,我们陆续开展扶贫项目,大家干劲很足。”扶贫工作人员说。
  张铁匠村的锡壶、刘辛村的苗木、苗李村的锦鲤……沙河镇几乎每个贫困村都有自己的扶贫项目,每一个项目的最终实施都是与贫困户“面对面”的结果。贫困户联名申请、扶贫小组入户调查、党员群众集体评议、村镇县三级公示公告,在沙河镇每个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的确定,都要经过反复调研和商议,整个过程也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合理。“项目确定的全过程都有群众参与,扶贫政策在群众心中就更加明了,这样有的出主意,有的想办法,我们的产业扶贫路也就更加通畅。”沙河镇苗李村党支部书记苗洪三高兴地说。 
  “我们村的路该修了”“我们村的河道该清理一下”……这些话是扶贫工作人员走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话。“走访了1120户贫困户之后,我们发现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人口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我们就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精准扶贫、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来抓,群众反响还不错。”工作人员说。据了解,沙河镇重点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公路网化、农田水利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扶贫项目,改善了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完成了潘家扬水站建设,清淤河道12000米,新硬化村级公路6800米,节点绿化23000平米,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100%;新纳入低保救助890户1227人、五保49户55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7户。 
算清扶贫“细账”
助力20个省级贫困村

  贫困村基础设施完善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如何让贫困人口的“腰包”鼓起来,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当时镇上人来问我的时候,我就和他们说了,我们沙河没有什么大型工厂,如果想要彻底脱贫,还得在土地上做文章,种点果树啥的就挺好。”沙河镇新徐村民徐先生提到。没想到,没过多久,新徐村就开始引进了“迎霜桃”。据新徐村市派“第一书记”李晓明介绍,新徐村通过土地流转,建设迎霜桃种植基地150余亩,基地以合作社为载体,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合作经营,取得了较好成效。
  据沙河镇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沙河镇20个省级贫困村,几乎每个贫困村都像新徐那样有自己的“扶贫产业”。工作人员谈到,全镇范围来讲,15个省级贫困村开展了肉羊繁殖项目,今年7月下旬已经完成了自查验收工作。贫困村里的贫困人口每人分得3只母羊,母羊下崽后,会有专门的公司来收购,并且收购价高于市场价。保守估计,每只羊一年生下一只小羊,贫困人口就会增加500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贫困人口中,有人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养殖肉羊,可以采取托管的方式,找人代养,代养人将按照一定的比例给贫困人口分红。除此之外,沙河村的百草园项目、张铁匠的电商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针对贫困村大多是传统农业种植村、产业结构单一滞后、缺乏支柱产业等问题,沙河镇以产业脱贫为突破口,按照“东抓白莲藕,中抓大棚种植,西抓农机服务,南抓苗木,沿大沙河抓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结对帮扶、资金支持、技术服务、订单收购等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构建“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的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截至目前,陈围子、苗李、宁家、后邸、沙河街等12个村已经通过省级或市级扶贫项目验收。
  在整个扶贫产业的推进过程中,贫困人口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缺乏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扫除“物质贫困、精神贫困、能力贫困”目标,沙河镇以农民夜校、远程教育等活动为载体,设立了农民夜校教育点,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懂法制的新型农民。“种了一辈子地,才发现种地也有这么多道道,这样的课程我们都该来学习一下,新时代的农民也得有文化。”小仉村村民王女士说。目前,从农技干部、致富能手、道德模范中选聘了24名农民夜校骨干教师进行授课培训,重点开展种养技术指导、互联网知识普及等知识培训,现已开办农民夜校23期,参训群众达2000人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