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廉价”账,剁手党转向海淘
消费者需求升级,电商平台也得供给侧改革了
2016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这个双11,济南市民周女士没像往年一样,把一堆廉价的打折品放到购物筐里,而是买了一个价值三千多元的智能马桶。双11第8个年头,多项网络权威调查显示,消费者由单纯的冲动型消费,转而关注个性化、品质化。但是淘宝假货低质低价的问题仍然存在,截至今年8月的12个月里,淘宝撤下了3.8亿个产品列表,关闭了18万个淘宝商店,双11下的电商们是否做好了迎接这场升级的准备了呢?

  本报记者 任磊磊      
招数玩腻了
老网购对双11已麻木

  “记得第一次在双11购物时,就好像东西不要钱一样。”说起第一次双11网购,80后的朱先生记忆犹新,“那时候,双11概念刚刚兴起,铺天盖地的打折和返现,让大家觉得很新奇。”可是,被问到今年双11准备买啥时,朱先生反问一句,“又到双11了?”
  不只是朱先生,今年有不少人对双11表现出了淡漠。济南的徐女士是名网购深度爱好者,“临睡前不刷一小时淘宝,根本睡不着。”这样一个老网购对双11却不感冒,“我平时一家三口的衣服都从固定的几家店铺买,可那几家店又不参与双11的活动。”同时,徐女士觉得,现在网购都常态化了,双11不见得就便宜多少。
  不少人也对双11独创的秒杀和抢券出现了厌恶情绪。这个双11,在青岛某高校读研究生的李天通过各种渠道抢了39个红包才只有89元,“为了抢这点钱,我这几天天天泡在微博、微信、淘宝上,通过各种渠道抢券,有的券还需要好友帮忙点开,开始还有10块的,到后来就一块甚至几毛。”回头想想自己浪费的时间,李天觉得真是得不偿失。
  据《商业周刊》报道,美国对冲基金和空头给予阿里巴巴的结论却是:阿里巴巴集团将走下坡路。最新的财报显示,年度活跃用户较第二季度仅增加1%,同期移动端月活跃用户仅增加5%;尽管收入同比增长55%,经营利润率却有所下降。
价格难影响消费
购物体验被看重

  最近,一篇《大喜、雪梨、张大奕、周扬青……双11网红店质检报告》火爆了朋友圈。今年直播意外走红,那些自带流量的网红店铺成了销售“黑马”,但问题来了,网友对网红店的评价和质疑都集中在设计、价格(性价比)和质量上。
  一位网友评论LADY ALICE的一套衣服:“网红们也不真诚,学起大厂家开始先提价后降价的花招,差评!”并截图“之前收藏的一件265元的大衣,双11价格是332-365元。”
  Vivian是济南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前段时间她特别着迷网红店铺。王思聪前女友雪梨、赵大喜、吾欢喜等人她都关注过。不过,让她头疼的是,这些网红店的服装多是山寨大牌,虽然价格比正品低不少,但是比普通店铺还是高,而且质量不行。
  “网红店大多设计思路就是大牌解构后打版重建,说白了就是山寨。”Vivian以雪梨店为例,其店铺里的衣服多是抄袭古丽娜扎、马苏、李小璐、杨幂、李易峰等大牌明星穿过的同款服饰。一件杨幂同款的GUCCI毛衣,正货好几千,雪梨家卖200多元,但别的店也就卖百元。看看下面网友的评论,文图不符、线头多、掉色、变形等问题一大把。
  2015年中国的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标准后,将会出现消费升级的趋势。一些中产阶层已经觉醒,相比对价格的敏感度,更希望产品的品质得到提升。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调研显示,近六成消费者与2015年相比都增加了双11的网购预算。根据《2016中国网络零售购物节消费者行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近年国内消费者在网络购物节中,不再是冲动型消费,对购物体验要求越来越高,价格对购物决策的影响力正在削弱。
  在2013年到2015年的三年“双11”期间,客服售前咨询则在逐年上升。用户购物时网页浏览次数明显增加,说明“货比三家”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只听“底价”就冲动消费的人越来越少。
爆款频出
海外店铺受热捧

  在青岛最繁华的香港中路的一栋高档写字楼里,身着欧时力套装的公司高管周慧正一手拿咖啡,一手在悠闲地刷着手机。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她浏览的正是一家专做海外代购化妆品的店铺,记者看到她的购物车里有兰蔻的小黑瓶、香奈儿的炫彩唇膏。“化妆品是直接对皮肤的,那些山寨和假货对人体伤害巨大,以前我多是在商场柜台高价购买,现在我多是选择海淘和海外代购。”
  距离双11还有一周的时候,天猫官方发布了《2016年天猫双11官方爆款清单》。在十强榜单中,母婴商家和美妆商家总共占据了6个席位,而且多是海外店铺。比如,花王海外旗舰店凭借4款官方独家首发单品,售出7万多包;美国第二大超市Target目前已售出20242只Comotomo宽口硅胶奶瓶;而纽迪希亚官方海外旗舰店的奶粉预订数超过10万罐。
  新兴中产阶级崛起,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转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消费观念。
  峰瑞资本创始人李丰总结了新消费人群的3个特征:爱美,他们追求时尚、可爱、有设计感、有温度的事物;缺爱,他们渴望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他们追逐自己的个性;怕病,他们希望可以享受当下,希望自己过一种健康、纯天然的生活。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这是消费者需求升级的信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