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学你了吗
2016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 泠(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心理咨询师)
  新学期伊始,李东要上大二了。开学一周后,李东妈接到儿子班主任电话,他说一直联系不上李东,不知他是何原因不回学校。李东妈一听脑袋“嗡”一下,因为儿子10天前就带着学费、行李返校了。焦急中,家人多方查寻,终于在同学家找到了李东。可是李东却告诉父母,他不想回学校读书了。父母一听傻了眼。
  李东自幼聪明好学,高中毕业后顺利考上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对于没有读过多少书的父母来说,儿子一直是他们的骄傲,更是他们未来的希望。他们搞不懂是什么原因导致李东要放弃别人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几经努力,他们终于弄清了真相。原来,李东并没有回学校,而是去了县城同学家,并在那里打麻将输光了学费。他无法去学校,更无颜再向父母要钱。无奈之下,便躲在了同学家里。当家人找来时,又只好以“不想上学”来搪塞。
  好好的孩子,怎么会迷上打麻将赌博呢?其实,答案就在家长身上,李东的父亲是个麻将迷。有一年春节,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招待客人的酒宴开始没多久,朋友打电话对他说“三缺一”,李东爸立马撇下客人赶去凑局。
  心理学上强调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的重要。他认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结果学得的。而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于榜样的作用。榜样是否具有魅力、是否拥有奖赏、榜样行为的复杂程度、榜样行为的结果以及榜样与观察者的关系,都将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李东是父母一手带大的,在李东的记忆里,最能让爸爸喜笑颜开的事情有两件,一是他考试取得好成绩,二是自己打麻将赢了钱。李东爸输钱倒还平静,不打不闹。但只要赢了钱,便眉飞色舞,并会买很多好吃的带回家与妻儿共享。李东说老爸赢钱后显得特别“爷们儿”。由此可推断,在李东的脑海里自幼就有这样一种印象:爸爸打麻将能赢钱,赢钱后形象很“威武”,并能给家人带来福利。这一“美好”印象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儿子潜意识里以父亲为榜样开始学习和模仿打麻将。
  “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会打洞”,这种说法虽然不免极端、片面,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父母、家庭环境对孩子习性的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情绪状态、意志品质等无不影响着孩子。通常,家长好学习,孩子对学习也有兴趣;家长爱骂人,孩子也会张口闭口吐脏字。体育世家的孩子爱体育,文艺世家的孩子爱文艺,这都说明家长的文化素养、特长兴趣对孩子个性发展的暗示作用。
  孟母三迁的故事众人皆知,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适合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孟母可谓用心良苦。心理学家认为,孩子观察和模仿学习的不仅是某一行为的本身,还包括产生这一行为的心理状况,诸如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人格特征等。而心理健康又会直接影响生理健康,甚至还关乎家庭、社会的安定。
  李东最终拿着父亲给的第二份学费回到了学校。临行前,老爸对他说:“东啊,爸没文化,你别学爸。我希望你的孩子将来跟你学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