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他没了游下去的勇气
2016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尹成君

  夏天里约的游泳池波澜未平,在进入冬季时又激起一片浪花。从奥运会前的停训,到奥运会上的低迷,再到奥运会后流露出的退役想法,这一切无疑是宁泽涛私下代言与不愿换项目所造成的种种后果。运动员与管理层的利益之争,在体坛本不是一件新鲜事,就在几天前,在CBA的舞台上,还上演了一出易建联的“脱鞋秀”。一场利益纷争,让23岁的宁泽涛没了游下去的勇气,让游泳中心手中少了一张夺金王牌,大家都成了输家。
  翻翻李娜等体坛明星的自传,其中不乏运动员本人与管理方利益纷争的描述。中国体育正走向市场化,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正不断地被放大,运动员有自己的诉求,却被告知他们是“单位的人”、“球队的人”,本人要服从主管方的安排,甚至还要给主管方分出一杯羹,这样的利益冲突,从田亮到林丹,从李娜到孙杨,围绕着运动员的商业开发,各管理层和运动员之间暗战不断,成为目前中国体坛矛盾的主体。
  矛盾与冲突的产生,我们旁人无从判断对错。的确,在原则上主管方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本无可厚非,个人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说得过去。如何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才是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商业利益上,一味地利用强制手段肯定不能保证各方的共赢。如果各项目管理中心不及时厘清利益关系,那么这样的冲撞还将不断发生。运动员、管理中心、国家队、地方队在商业利益上都需要谨慎,互不让步,最终就会两败俱伤。运动员的形象、赞助商的利益、运动队的口碑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方面,真应该学一学成熟的体育组织如何处理矛盾,主管方可以把球衣、比赛冠名卖掉,但会给运动员一些自留地,比如球鞋等等,大家都能从商业运作中得到自己应有的益处。
  再回到宁泽涛身上,尽管他是否逐渐淡出泳坛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我们不希望这部名叫《转折点》的纪录片仅仅成为粉丝追逐“小鲜肉”的饭后谈资,而是盼望各方能够拿出足够的诚意,让“宁泽涛事件”得到有效的解决,为今后明星运动员和管理方的利益分配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