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发表专题演讲——
希望推动济南公交实现智能驾驶
2016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有一个趋势是明确的,专职司机行业将逐渐消失,智能车产业化必将兴起。”在10日举行的中国智能制造大会上,人工智能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很有激情地说。
  本报记者 张榕博 修从涛 

专职司机行业
或将逐渐消失

  李德毅对目前世界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发展最快的无人驾驶汽车进行了专题演讲。他表示,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无人驾驶汽车封闭道路的实验,机器人汽车可能在长途车、工程车、公交车上率先应用,专职司机可能会消失。不过,人类司机的思考能力、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仍是目前难以跨越的障碍。
  “明后天举行我们国家的最后一次未来挑战赛,仍然是在封闭道路下的无人驾驶实验和比赛,仅仅由研究院、研究所和高校利用后改装的汽车在封闭道路上无人驾驶已经成为过去时,外国的车子已经在三环、四环跑了。”李德毅表示,目前,智能汽车在国外已经开始投入市场化与功能化应用了。这次来济南,他希望与马自达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在重汽做一点事情,推动济南的公交车率先实现部分智能驾驶。
  “尤其是济南市的地理特点,东西方向比较长,智能快速公交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李德毅表示,希望无人驾驶在快速公交、公路物流、重中型货车等领域率先得到应用。“最近这两年,我利用德国的奔驰车改成一辆房车,实现了奔驰车的无人驾驶。”李德毅还表示,轮式机器人市场比汽车行业还大,当然,小轿车仍然会有一定的市场。
  “下一步怎么走,我们提出了九个里程碑,济南能不能在里程碑里显出自己的存在,第一,谁能成为我国生产车载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夜视雷达量产首家过千的企业?这都是未来几年智能交通领域国内产业集群可以实现的目标。”同时,李德毅认为,有一个趋势是明确的,专职司机行业将逐渐消失。智能车产业化必将兴起,产业化要从功能化做起。
要到重汽看看
重卡可做成智能车

  不过,李德毅也表示,目前对智能交通乃至无人驾驶的预期不必过于乐观。比如,无人驾驶现在无法解决同时多个目标的完成。“如果我们设想在济南的快速公交上实现了无人驾驶或者智能驾驶,这个快速公交线上可能有100辆车,有人可能要控制它,他们可以在线干预机器人的认知能力。机器人是为人服务的,当我们看到新加坡的无人车在道路上跑的时候,老百姓不敢坐,说它像一个幽灵,那怎么行呢?车里面人多了以后,目的地发生了冲突,谁来协调?互联网远端的车主是这个车子的责任人,他怎么干预?如果网上的无人车很多人约,怎么响应他们的服务请求?所以我认为你那个车联网,要把这几种关系搞清楚。”
  “假如这是一条道路,我们发明了驾驶探测图,根据周边情况看看我们有多少路权,在我们头脑里有原来记忆中的驾驶地图,我们对驾驶做了分析之后,形成一个驾驶态势评估网络。在这基础之上,我们形成了一个决策叫做认知镜头,把这个决策通过控制改变油门、方向和制动,形成了我们的驾驶脑,在这里不但有一般的感知、决策、规划、控制,尤其重要的是我们长期记忆、工作记忆和短期记忆的不同,我们有人机交互等等,形成了一个感知、认知行为,再感知、再认知、再行为的全过程,我们把人脑中关于驾驶这个特定领域的智能问题做成一个驾驶脑,放到产业链的链条上。”李德毅认为,基于此,无人驾驶很难彻底替代人。
  李德毅说,他此次来济南参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到重汽去看看,看看他们的特种车辆,尤其重要的是各种各样的智能商用车的社会化运营情况。如果将重卡做成智能车,无论是拉渣土还是搞运输,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车辆的事故发生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