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监督者”,谁来监督它
运行难,利益冲突让不少业委会只是“看上去很美”
2016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舜玉花园小区召开业主大会征求业主意见。 张先生供图
  本报此前对业委会乱象的相关报道。
     能够有个业委会,对于小区业主维护自己权益、监督物业管理都会有所帮助。但在济南的很多小区,业委会只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组织,围绕它的成立、运行,总有诸多的难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业委会自身的问题,有业主的认识问题,同样,也存在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

  本报记者 刘雅菲

正常运行的业委会
还剩下不到一半

  在济南的物业管理系统当中,目前备案的业委会数量为140家。“有业委会的小区只占济南小区数量的不到20%。与前几年相比,这个比值小了,和济南市的住宅小区增多有关系。”济南市房管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
  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市中区是济南第一个业委会诞生的地方,也是济南业委会比较集中的区域,全区共有业委会56家。但在不久前的一次统计中,目前还在正常工作的业委会大概只有不到一半。
  据市中区房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这些消失的业委会中,有一些是因为小区的拆迁等原因自然消失,有的因为业委会的工作人员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工作停滞,没有正常改选、备案。
  此外,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也不容忽视。梳理济南各小区业委会的成立原因,往往不是业主提出的自治需要,而是为了“对付”业主认为不合格的物业公司,不管更换物业公司是否成功,很多业委会在“热闹”一阵过后,也渐渐安静下来,名存实亡,或者因为做的工作引起业主不满而被“停职”。
  “人心难测”,这是陈东(化名)在卸任业委会委员两年之后发出的一句感慨。因为物业服务质量不行,陈东和几位小区的热心人一起推动成立了业委会,“成立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谁知道成立之后更难。”
  陈东说,当初业委会成立的时候设想得很好,由小区居民自己来选择新的物业公司,“可是真正到开业主大会,需要征集居民意见的时候,各种意见都有了,有的甚至直接针对业委会。”就这样,更换物业的事情搁浅,陈东和其他几位业委会委员也就慢慢没有了劲头,“偶尔见面还会打个招呼,但谁都不愿意提小区的事了。”
成立业委会难
罢免业委会更难

  陈东从业委会退出算是一种比较平静的离开,还有不少业委会是被小区业主罢免的,而每一次“罢免”都会让小区内产生激烈的斗争。
  德盛家园小区最近就处于斗争之中,起因是成立于去年的业委会在今年要收取每户居民2000元的水电暖改造费用,居民认为这笔钱收得不明不白。不信任的种子已经种下,等业委会公布收钱的明细时,部分业主对这一公开的明细也不承认。因此,争吵、谩骂、对峙时常出现在小区内。“我们就想过个平静的生活,怎么成立了业委会之后就成这样了呢?我们现在有62户业主联名,要求立即召开业主大会,终止业委会自治。”业主高文表示。
  历下区一小区业委会则因为要动用小区350万元维修资金进行消防整改,也被53%的业主联名要求罢免。
  罢免也不是件容易事,需要经过业主大会。“虽然有20%的业主提议,就可以召开业主大会,但是现在邻居互相都不认识,想要集合20%以上的业主,并且让更多的业主都统一意见,其实也不好办。”高文说。
  “这个时候,就应该由街道办作为第三方站出来,组织业主大会。”济南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按照济南市物业管理办法规定,业主委员会不按规定履行召开业主大会会议职责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召开;逾期仍不召开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会议。
  街道办负责业委会的监督,对于业委会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济南一街道办负责人邱颖(化名)却对此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济南市物业管理办法里,只是规定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如果作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我们街道办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决定,并通告全体业主,但现实情况是,有的业委会并不怎么把街道办的话当回事,我们也只能是起到调解的作用。”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法律法规来对业委会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济南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因为业委会只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并不是一个法人单位,没有办法受到处罚。“一旦出现违法的情况,只能由业主提起诉讼,但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很少有业主愿意付出这个时间和精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