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村来了咱的“娘家人”
——记马山镇小崔村“第一书记”闵婷婷
2016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闵婷婷(左)与村民交流谈心。
     组建巾帼健身队、为贫困儿童圆梦、改善村容村貌、修路招商引资……长清区妇联派驻马山镇小崔村的第一书记闵婷婷用心为村子做事,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娘家人”。

  文/片 本报通讯员 李娜

任劳任怨
走基层访万家

  小崔村位于长清区马山镇马山脚下,有202户、588口人。其中低保户9户、五保户1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9户、47人。2015年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扶贫脱贫任务艰巨。去年9月,闵婷婷开始担任小崔村“第一书记”。报到的第一天,她一口气跑遍了全村每个角落,走访了19户贫困户。在之后的300多个工作日里,她走家串户,调查研究,访贫问苦,村里家家户户的情况她都弄得清清楚楚。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她和村“两委”干部把小崔村从贫困村改造成先进典型村。
  在摸清“底子”后,闵婷婷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实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的政策。得知48岁的贫困户徐士珍在外打工胳膊受伤,无法干力气活,家庭没有收入来源,闵婷婷多次上门帮助她寻找就业门路,带着她参加家政培训班。在闵婷婷的帮助下,徐士珍在邻村找到一份看护老人的工作。此外,闵婷婷还为贫困两癌妇女、单亲特困母亲发放了专项救助金,给全村19户贫困户送去生活必需品。
引进资金
完善基础设施

  长期以来,小崔村没有投资产业项目,制约着村子的经济发展,为了脱贫,闵婷婷与村两委一班人探讨采纳了“村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协调企业帮助小崔村流转土地270余亩种植白皮松,给小崔村“造血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带动了贫困户就业。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小崔村经济发展的短板,闵婷婷多次与扶贫办、林业、农业、水利、财政、交通等部门沟通,先后协调来280余万元,用于贫困村连片治理的省级试点项目、光伏发电项目、村庄绿化道路硬化、水利项目配套资金、农网改造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解决了村里农业灌溉难题,打通了村内道路“最后一公里”。
  为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闵婷婷和村干部帮助小崔村组建妇女之家,修建文化广场,建起农家书屋和儿童快乐成长站。“六一”期间,开展“点亮微心愿,献爱小崔村”活动,帮助全村64名3到12岁儿童实现“微心愿”,赠送价值1万元的学习及生活用品;组建健身队,评选“最美家庭”,让全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闵婷婷和村干部从实际问题出发,用心做“新农村合格建设者”。小崔村的变化,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村民亲切地称呼闵婷婷为“娘家人”。今年“七一”,小崔村党支部被长清区委授予“红旗党支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