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去遥墙机场只需十几分钟,任何一个镇办十分钟内上高速
两个“十分钟”凸显济阳独特发展  优势
2016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航拍济阳美景如画,城市充满生机。 张超 摄
  统一饮料生产线
  济阳环境好,白鹭来安家。
  海峡两岸青年企业家创业基地鸟瞰图
     与济南一河之隔,拥有着众多的特色产业,在济南的众多县区当中,济阳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要想使济南的发展框架真正拉开,实现产业的优化布局,济阳也是承接济南产业转移的不二之选。
  随着黄河大桥免费通行小汽车等有利条件的实现,济阳更多的发展优势正在逐渐被释放。未来的济阳,又将会是一个崭新的面貌。
  本报记者 刘雅菲

距离近是最大区位优势
方便承接济南产业转移

  由于被公司派驻济阳,家住济南市区的赵先生每周都要在济南和济阳之间往返几趟,“我家住在济南东部片区,过了黄河公路大桥再走220省道,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济阳城区。”这样一个距离,在赵先生心里根本就不算事儿:“我们公司在济南市中心,遇到堵车的时候,从我家到公司都得花上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靠济南近,这是济阳最大的区位优势。在济南“一城三区”的城市布局中,济阳县城向西、向南分别通过济南黄河大桥和正在建设的公铁两用大桥与济南老城、滨河新区相接,相距只有一小时车程;向东通过济阳黄河大桥、济南黄河三桥与济南东部新区、高新区相接,到龙奥、到高新不过40分钟车程,到遥墙机场只需十几分钟车程。
  从济南的天桥区到济阳县,如果不是路边的提示牌提醒,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对于这一点,济阳县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当前,济阳县城以南包括崔寨、回河的大片区域已经与市区紧紧连成一片,下一步完全可以按照市区的标准打造。”
  如此近的距离,也使济阳承接济南产业转移变得十分方便。济南目前正在进行产业布局的优化,一大批不适合市区发展的企业需要寻找更合适的发展空间,济阳便是这些企业最佳的承接地之一。
  据济阳县发改委主任闫立然介绍,目前,济南庚辰钢铁、元首针织都已确定要迁至济阳。“企业搬迁,职工安置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而济阳和济南相距这么近,交通也方便,职工愿意随企业一起来到济阳。”这些企业来到济阳,无疑将成为济阳经济发展的动力。
将来走高速去北京机场
比从济南坐高铁都快

  仔细看看济阳的地图,很多人都会不由得发出赞叹,因为能够像济阳一样拥有如此发达公路网的区县真的是不多见。
  从济阳到济南,现在已有6条过河通路,包括4座大桥和两座浮桥,县域内有国道、省道各两条。“四年的时间,济阳县周边的这些国、省道已经基本改造完毕,路况都很好,104国道正在改造过程中,明年七八月份就能通车了。”
  此外,济阳境内还有青银高速、济乐高速、济东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可谓是四通八达。“从济阳出发,15分钟内就能到达遥墙机场。”说起济阳发达的路网,济阳县公路局局长张立军显得十分自豪。“济乐高速通车之后,从济阳3个小时就能到达北京国际机场,比以前缩短了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路程,开车去北京比从济南坐高铁去还要快。等济乐高速南延工程完成之后,从济阳到济南将再次提速,“从济阳到龙奥大厦,十几分钟就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条高速公路在济阳都设有两个出入口,“济阳县10个镇办,其中任何一个乡镇,在10分钟之内都能上高速。”张立军表示。
  众多的出入口不仅意味着方便,还将成为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快速集聚地,能够吸引大批专业市场和物流企业抢先入驻,形成“物流+道口”的“道口经济”,进而成为带动小城镇发展的强力引擎。
  在济阳县内部,交通状况也同样得到提升,村道的好路率已经达到了98%以上。济阳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洪亮表示,近三年来,济阳县一共整修了465公里的农村道路。“这次道路修的标准更高。”王洪亮说,修路使用的全是商用混凝土,“去年天气这么冷,我们这些道路也经受住了考验。”明年,济阳还计划投资1500余万元,对罗梁路约4.8公里、唐回路约4.5公里、毕集至张辛约3公里进行改造建设。
旧村腾出2600亩土地
为城市建设预留发展空间

  在历史上,济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土地资源的空间发展至关主要。这一方面,恰巧是济阳的优势,济阳县相关负责人就曾在全县“勇于担当、务实有为”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表示:“济阳土地宽满,开发空间大、成本低,可以说只要有指标,就有土地可用,这在当前来讲,无论是搞经济还是搞建设,无论是自我发展还是承接省城发展,都是最为难得的宝贵资源和比较优势。”
  在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如何扩大优势,也是济阳一直在争取的。据济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刘景福介绍,近年来,济阳也在借助区位优势“要地”。围绕济南的携河发展,积极争取省厅市局支持,最大限度争取指标,最大限度增加建设用地规模,保障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用地。同时,还加快土地征收报批,积极协调解决征地拆迁难题,为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建设工业园区也是“留地”的一种方式。刘景福表示,在这方面,近年来已经做过不少尝试,“济阳县经开投资公司通过招商的方式建设中小企业科技产业园,海峡两岸创业基地、济北博通工业园、回河博通工业园等工业大盘,这些都属于这一类型。”
  在有限的区域内,如何能创造出更多的土地资源?对此,济阳也想了很多办法,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便是其中一种。让农民“上楼”,改善居住条件,同时也能腾出大量土地。“我们制定出台了鼓励社区建设的政策文件,目前已有汇鑫苑小区、徐家新苑、菅家社区等七个社区竣工入住,旧村腾出土地2600亩,为城市建设预留了发展空间。”刘景福表示,此外,近年来济阳全县已关停粘土砖厂25个,复垦后也可产生周转指标3000余亩。
  “在第二轮土地规划调整完善过程中,通过优化布局、统筹谋划,根据规划实施情况,目前全县允许建设区新增建设用地剩余规模30332.5亩。”刘景福表示,通过这项工作对接济阳发展下一步的用地需求,能规划调整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50000多亩。 
  土地资源丰富也不能随便浪费,济阳县为此出台了《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办法》、《国有建设用地供后监管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监管工作程序,完善和落实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制度,率先实现土地供后监管规范化,杜绝了闲置土地出现。“对一些园区内的闲置企业进行清理,盘活厂房,也节约了土地的使用。另外,控制一部分企业的用地规模,也可以节约不少土地出来。”闫立然表示。今年6月,济阳县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级节约集约模范县”荣誉称号,并获得500亩用地指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