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今日济阳》三周岁啦
栏目丰富、活动多样、讯息及时,深受读者喜爱
2016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今日济阳》与您共创美好生活。
  齐鲁晚报《今日济阳》创刊三年来部分精彩版面。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齐鲁晚报《今日济阳》已陪市民度过了三年,见证着济阳县每一点变化,大到修建黄河以北最大的全民健身广场,小到某条小路的整治。今后,本报将继续全心全意为济阳人民服务,让全社会感受更多的真善美。
  本报记者 梁越

栏目丰富
感受不同风采

  2013年11月8日,齐鲁晚报《今日济阳》正式创刊,是齐鲁晚报在济南地区成功设立的第四个区县版。《今日济阳》每周五出版,一直秉承着“全心全意为济阳人民服务”的宗旨,扎根济阳,服务政府、服务百姓、服务企业,与当地全面合作,与社会各界携手共进同谋发展,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自创刊以来,本报推出了“有事您说”、“最美乡村”、“寒冬体验”、“高温体验”、“致富带头人”、“最美济阳人”、“健康家园”、“济阳教育”、“‘精准扶贫’在行动”等栏目,市民可以在不同板块感受到各行各业的新闻。
  “我喜欢‘最美济阳人’这个栏目,我们可以看到平凡人的不凡事迹,包括好媳妇再嫁不忘公婆、高龄婆婆照顾瘫痪儿媳、母亲为女儿捐肾等等,传递很多正能量,让我们感到这个世界多么美好!”读者王先生说。
  在政府单位上班的朱女士称,她比较喜欢“‘精准扶贫’在行动”栏目。“各个单位的负责人来到一个陌生的乡村,克服各种困难帮助百姓致富,这种行为值得大家点赞,更值得宣传!”
  此外,“济阳教育”栏目除了宣传各个学校的管理制度和优秀教师外,还及时提供孩子入学、转学报名时间以及各民办学校摇号结果等内容,市民足不出户便可知晓相关信息。“健康家园”则向市民普及一些健康常识,教给大家如何保健。
活动多样
温暖困难人群

  自本报创刊以来,成功举办了“义卖黄河大米”、“仁风富硒西瓜直销会”、“中秋节相亲大会”、“柿子节采摘”、“爱心书屋”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为宣传济阳、推介济阳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残疾人、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014年10月,本报联合济阳黄河大米原产地农户、自强残疾夫妇张传宝、李祝霞推出正宗新产黄河大米爱心直销活动,广受市民关注和支持。此次活动既让市民吃上了正宗的黄河大米,也解了这对夫妇的燃眉之急。
  2014年11月,本报联合相关部门举办了济阳首届大型公益相亲会,引爆全城热恋,400余名男女到现场觅情缘,20余对男女牵手。目前,通过该活动已成功结婚者接近10对。
  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2015年10月,本报联合济阳县教育体育局发起“爱心书屋”大型公益活动,三周时间市民共捐献4500余本书籍。
  “这些公益活动确实温暖了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需要帮助的人群,他们不再是被忽略的群体,而是慢慢被市民所关注,促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未来。”市民王先生说。
微信首发
传递最新资讯

  由于《今日济阳》每周五才发行,很多新闻已成“旧闻”,为确保市民第一时间了解县城资讯,2013年12月28日,本报开通了“齐鲁晚报今日济阳”微信公众号,每天都将最新的讯息传递给市民,并与读者及时互动,了解他们的观点和心情。
  “济阳黄河大桥终于免费通车啦,太高兴了!”“徐家鑫苑社区已建成,我们要搬新家了!”“今年兴隆街小学和澄波湖学校建成,大班额问题确实缓解很多”……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消息持续增多。
  当今属于信息社会,网络新闻复杂多样。为此,本报常常为市民筛选健康、有利、有趣的信息,例如:济南哪条道路又在维修、节假日外出游玩如何选择线路、市民在冬天如何正确使用电褥子、家中喵星人的丑态集锦……
  三年里,报纸与微信公众平台见证了济阳的每一点改变,并陪伴着这座城市生长。希望这座可爱的县城发展越来越好,齐鲁晚报《今日济阳》将一路追随,与您相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