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济北之魂,奠名校之基
——济北中学校园文化印象
2016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校园内设置“攀登高峰”雕塑,以此鼓励学生要勇往直前。 本报记者 梁越 摄
  济北中学。 本报记者 梁越 摄
  校园内有鲁迅雕像,希望学生向他学习。 本报记者 梁越 摄
     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知感和归属感,师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陶冶下不自觉地就会生发出昂扬向上的斗志、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徜徉在济北中学的校园里,你会被一种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所包围,这种文化不同于大多数学校令人炫目的外显文化,更多是一种极富内涵与底蕴的内在文化。每一个济北人身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质朴、乐观、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正是这所有着近20年发展历程的济南市名校所沉淀成的独特校园文化的使然。
  本报通讯员 闫捷敏
本报记者 梁越

  秉持“真本事立身,高素质报国”的办学理念
  在济北中学教学实验综合楼上方有十个赫然醒目的大字——真本事立身,高素质报国。这十个字结构工整,内涵丰富,也是济北中学一直以来所秉持的办学理念。
  这一办学理念对于教师而言,拥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教育教学功底,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就是真本事,施教于生,培养出国家所需的优秀人才就是高素质报国;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修养就是拥有了真本事,将来走出济北,步入大学,服务社会就是高素质报国。
  在这一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大力推进师德教风建设,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或被输送到国内外名校深造,或从军或经商,济北学子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始终怀揣高素质报国的信念,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坚守“爱心教育”的育人理念
  “爱”字是人类创造的所有语言中最美丽、最温馨、最动人的文字。“爱”犹如沙漠之绿洲、黑夜之明星、冬日之暖阳、夏日之清风,给绝望的人以希冀,给颓废的人以动力,给无助的人以温暖,给落魄的人以重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更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了爱的教育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就会变得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终将会失去其应有的生命力。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焰”,而这火焰恰恰就是教师的爱。
  济北中学多年来一直把“爱心教育”作为学校的育人理念,也正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而提出来的,在这种育人理念的感召下,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心教育故事,救赎过多少深陷迷途的心灵,拯救过多少面临崩溃的家庭,没有人统计过,但这种爱的传递却一直在延续,似一股磅礴的洪流势不可当。
  “爱人者,人恒爱之”。博大的师爱会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一生不可磨灭的印记,这种爱会传递给他人,传递给社会,它会让校园变得更加温馨和谐,会让社会变得更加文明进步。济北中学的老师们始终坚守“爱心教育”的理念,为每一个孩子打造上了“济北之爱”的永恒烙印,在这片充满着无限生机的教育沃土上,不断续写着“爱心教育”的华美篇章!
  遵从“沟通、服务、引领”的管理理念
  济北中学的管理者始终遵从“沟通、服务、引领”的管理理念,是因为这六个字道出了科学管理的实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拥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只有与老师们的沟通顺畅了,才能处理好各种矛盾,协调好各种关系,上下齐心,共谋发展。
  其次,管理者应把自己定位为服务者的角色,想老师之所想,急老师之所急,心中时刻装着老师,用真诚优质的服务取得老师们的信任和认可。最后,作为管理者又应该为老师们做好表率,用自己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领带动广大教师不断取得突破。
  济北中学的管理团队能够塌下身子,低重心运行管理。他们定期深入课堂听课,与学科组老师一道教研,广泛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第一时间解决老师们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学校各项工作不留管理盲区。
  老师们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学校的领导都能够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了老师们能够全身心地把精力用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要引领好400多人的教职工团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这要求管理者的教育视野要宽,教育境界要高,教育教学的理论功底要厚。济北中学的管理者深谙此道,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地学习、充电、提高。
  学校每学期都为领导干部购买诸如《叩问课堂》、《高效课堂6+1》、《做最好的老师》等教育教学论著,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学习自觉性,不断提升管理者的教育境界。
  也正是由于管理者的不断学习,使得他们拓宽了思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推陈出新,“三案制”教学模式、“高效教研”模式等许多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就是最好的证明。
  弘扬“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济北精神
  济北中学从建校之初只有12个教学班600名学生的小学校,发展到现在拥有90个教学班5000多名在校生的大学校,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届又一届师生辛勤打拼的结果。学校的发展历经了无数艰难与挫折,也正是学校在这种艰难与挫折的磨砺中打造出了“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济北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已成为了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济北,记者看到的是一个个埋头备课、专心批改作业的忙忙碌碌身影,没有人无所事事、拉呱聊天;在济北,老师们自觉加班加点是常态,没有牢骚与抱怨;在济北,为了学生,带病坚持上课的老师不胜枚举。
  济北人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是因为济北精神早已深入到了他们的骨髓里,融入进了他们的血液中。正是有了老师们的“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济北精神,济北中学的教育教学成绩才得以连年攀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才逐年提高,老百姓的口碑才越来越好。
结束语
  校园文化是学校之魂,立校之基。济北中学在通往省内名校的道路上将会一如既往地大力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内涵发展,丰厚文化底蕴,借助于校园文化这种无形但强大的力量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让这艘承载着全县人民重托与期冀的教育大舰不断乘风破浪,驶向辉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