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美德,打造校园文化
——济阳县济北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
2016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北小学校园文化墙
  ▲多姿多彩的楼道文化
  ▲非遗进校园
  ▲经典诵读评比活动
     济阳县济北小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济北开发区,环境优雅,交通便利。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了省规复评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校逐步形成了“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办学思想,“办名校、树名师、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创先争优、勇立潮头”的学校精神。学校以“崇德、尚礼、砺志、笃学”的校训为主题,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努力探索“传统文化继承与现代小学教育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本报通讯员 赵猛     

提升校园文化
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学校育人理念、教师精神风貌、学生成长环境的缩影。
  走进济北小学,映入眼帘的是校园内到处沁人心脾的绿色,显示着勃勃的生机。校园甬路两侧竖立着一块块充溢着浓浓文化气息的宣传展板;路灯、清洁箱、楼内走廊挂满了以警句格言摘录和名人名家介绍为内容的各类牌匾,这些内容无言地影响着师生的言行举止,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养学生纯真善良的心灵和行为,将古圣先贤留下的文化发扬光大,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
  2013年,基于建校以来对校园文化的思考和建设,济北小学开始了对校园文化的再创建历程。通过调动全体教师的智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升级更新,全方位打造和谐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
  墙壁文化是济北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让墙壁“说话”,就是利用墙壁文化内容去陶冶感染学生,是一幅有“主体的画”,是一首“无声的诗”。她情深意切,融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进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014年,学校结合全县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在校园内显著位置建起了“中华美德”主题文化墙,内容汇聚“孔、孟、朱、王”思想(备注:“孔”指孔子;“孟”指孟子;“朱”指朱熹;“王”指王守仁),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为主题,每个主题配以美德格言和像“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耳熟能详的故事,生动再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谦让等做人的基本准则。
  一句句经典的古文内涵丰富、教育深刻;一篇篇美德的故事意境悠远、发人深省;一幅幅图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切实让中国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一位师生的日常生活中。
依托教学管理
丰富活动载体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在认真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之中,努力寻找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熟知中华传统美德,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持开展“晨读午练”活动。晨读指学生上午课前诵读名家名篇及国学经典,通过读、写、思、行的实施,辅以开展多种评比和期末验收,将经典诵读和具体实践巧妙结合起来,熏陶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高尚人格的修炼。让学生在知中行,在行中知,以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既弘扬了民族文化,传承了民族精神,又突出了特色教育,培养了时代新人。
  午练是指要求学生每天中午课前进行书法练习。有评展,有比赛,提高学生规范书写的能力。济北小学还在全县率先设置了书法课程,聘请专业的书法教师对学生进行软笔书法教学。通过书法练习,使学生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科渗透。济北小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挖掘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开展中华经典吟诵比赛活动;利用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实际,学习传统技艺。
  开设书法、国画、围棋、剪纸等课程。灵活地使用地方教材《传统文化》,组织有关人员在整合、充实、完善现行选修课、活动课的基础上,精心编辑校本课程予以开发和利用。学校还以《十二岁以前的语文》为载体,开展了传统文化传承的系列比赛活动。包括故事评比、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养学生正确的集体观、劳动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融合常规教育
助力习惯养成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济北小学通过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传统经典和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良好生活习惯,引导学生礼貌待人、践行孝道、爱国爱家,增强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品质,并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上,进一步挖掘利用这些内容,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平台,以传统礼仪教育为抓手,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和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杜绝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讲礼义、重诚信、尊重人、善合作,助推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的自我管理,使学生成为校园的欣赏者、建设者和管理者。如每周升旗仪式上,升旗手整齐有力的步伐,严整合格的着装,可给全校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校门口的值班礼仪队员,文明有礼,举止得体,成为全体学生仪容仪表的典范;学生入学能自觉按照指定线路路队进入校园等等,这些都为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学校还通过法制进校园活动,将传统“信、义”延伸到法制精神,在进行法制宣传的同时,教育孩子们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和道德修养,在家要孝敬长辈,在校要尊师爱友,要常怀感恩之心,常思相助之人,以此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懂得积小善而成大德的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济北小学全体师生将会砥志不辍,努力寻求教育发展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点,不断总结经验,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美德,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 (本版照片均由济北小学提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