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患儿做核磁共振,苏迎迎趴在狭小空间供氧20多分钟
挽救小生命,她留下“最美背影”
2016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科室同事合影,右二为苏迎迎。
  苏迎迎施救现场。
     为抢救出生40多天的婴儿,年轻医生苏迎迎趴在医院核磁共振检查台上,双手手肘支撑身体,持续不断按压气囊,为患儿供氧。10日,一张儿童监护病房医护人员陪同患儿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照片,瞬间刷爆了济宁人的朋友圈。大家纷纷为这个“最美背影”点赞。

  本报记者 李倩 康宇 
通讯员  张勇

身体虽然酸麻
一直担心孩子休克

  苏迎迎是济医附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一名普通医生,刚入职3年。得知自己的照片被频繁转发点赞,苏迎迎还有些腼腆。“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人关注,其实这种情况经常遇到,换成任何一个医务人员,都会这么做。”
  9日,一名出生仅40多天的婴儿因突发急性呼吸困难入院。患儿瞳孔固定,自主呼吸不好,怀疑严重颅内病变,需要进行磁共振检查。因患儿病情较重,医护人员立即给宝宝进行了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但颅部核磁共振检查,呼吸机设备不能够进入核磁共振室,所以只能由医生手动按压气囊帮助宝宝呼吸。
  “检查过程中,得时时刻刻观察宝宝的口唇颜色,胸廓起伏,是否实施了有效的呼吸辅助,避免气管插管脱落。”在狭小的空间内,苏迎迎紧紧依偎着孩子,密切观察他的面色,且不间断按压气囊持续给氧。就这样一个姿势,持续了20多分钟。顶着磁共振巨大的噪声轰鸣,从检查床上下来时,苏迎迎的双肘已经硌得通红。“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不动,身体也有些酸麻,一直担心孩子呼吸不好会突然休克。”苏迎迎说直到检查做完的那一刻,她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这温暖的一幕则恰巧被儿童监护室的副主任医师韩蕾记录了下来。
这一感人瞬间
日常工作中常常上演

  “我们科的儿童多是急危重症,这类情况很常见。”苏迎迎说,有时重症的孩子要拍腹立位X光片,都是她们抱着去。“对于儿童重症监护室来说,这就是日常工作,我们都习惯了,只不过当天恰巧被同事记录了下来。虽然拍片时辐射比较大,但大家都毫无怨言。”
  苏迎迎说,一旁拍照片的是儿童监护病房的副主任医师韩蕾,她对急危症的抢救非常有经验,自己也是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做的这些工作。为抢救孩子,韩蕾也是全程陪同,生怕有一点闪失。
  相比于普通病房,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需要换衣服、鞋子,戴上帽子、口罩,洗手消毒,才能从门外进入。厚重的隔离门内,闪烁的心电监护仪上跳动的心率、氧饱和度、血压等数字,都要密切观察,苏迎迎也感受到科室的忙碌和紧张。“门内是危重患儿和紧张的医务人员,门外则是焦急等待的家属。PICU大门的每次开合都牵动着家属的心,这些牵挂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核磁现场轰鸣声阵阵,20分钟不停的手捏运动……都是毅力的象征!”“看完感觉心里很温暖,青年医生好样的!”这一照片在朋友圈内疯狂转发,温暖的一幕感动了许多人,大家纷纷点赞留言并转发这条微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