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自媒体时代,他最信赖报纸
武警新闻干事孙雷雷愿用警营故事打动战友们
2016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雷雷经常看《齐鲁晚报》。
     他上月刚调任支队新闻干事,本月有幸成为武警山东总队发起的“最美基层报道员”评选活动的候选人之一。孙雷雷虽不是新闻专业科班出身,却有着一腔印刷崇拜。这些文学因子既源于姥姥的耳边故事,又源于初中时发表的一首小诗。

  文/图 本报记者 孔令茹

诱发读者共鸣
用通俗文字讲故事

  8日记者节,武警山东总队发起“最美基层报道员”评选活动,孙雷雷成为候选人之一。
  作为武警部队里的一名基层报道员,孙雷雷担负着随时奔赴新闻第一现场的责任,有时为了及时交稿,坐在电脑前加班码字,做新闻宣传很辛苦,孙雷雷却乐在其中。
  “做新闻宣传,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每天坚持看报纸新闻、看媒体公众号,学习新闻写作方法和技巧。”孙雷雷说,虽然现在是自媒体的时代,但他最相信报纸的权威性,了解济宁的新闻,他的主要渠道就是齐鲁晚报《今日运河》。
  孙雷雷说,不管是部队里的通讯稿,还是公众号里的文字稿,他认为写作都要像讲故事一样。“用最接地气、最简单的话,讲述想要表达的事情,准确抓住让读者共鸣的点,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学习的。”孙雷雷表示,《齐鲁晚报》的一些通讯稿件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娓娓道来,这对他的宣传工作触动很大。
手写体变铅字
从此有了印刷崇拜

  孙雷雷201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15年在武警济宁支队成为基层排长。
  做排长期间,孙雷雷经常写写文章,向一些报刊杂志投稿,并屡屡见诸报端。优秀的文学功底,孙雷雷从基层排长中脱颖而出,今年10月成为武警济宁支队宣传股的一名新闻干事。
  “小时候,姥姥在耳边一遍一遍地给我讲故事,听的时间长了,慢慢地对语言和文字产生兴趣,很爱写点东西,还当了多年的语文课代表。”孙雷雷说,也许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他从小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孙雷雷上初中时发表第一篇文章,至今他还记得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后的喜悦。“那是一首赞颂家乡的诗,写完就投稿给一本青少年杂志,没想到真的刊登出来了。看到文字变成铅字,那种感觉真是太高兴了。”孙雷雷说,那时候就有一种印刷崇拜和铅字崇拜,这种崇拜直到现在依然存在。
  读大学后,孙雷雷成为校内新闻站的骨干,各类文字稿件不断发表在一些校内外刊物上,这更坚定了他对新闻的热爱。
  “写得多了,就会想怎样能写好、写精,让每一篇新闻稿件都能掷地有声。”孙雷雷说,现在文字稿件发表得越来越多,他身上担负的宣传任务也越来越重,这更鞭策着他多学习、多充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