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集团总医院耳鼻喉科——
设备再先进,基本功练习没停过
2016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韩开亮带领科室医生查房。
     本报记者 朱熔均 通讯员 李纲 朱明环
  2007年,兖矿集团总医院外科楼改造,耳鼻喉科成为为单独科室,经过9年的发展,耳鼻喉科从当时的6张床位,发展到如今拥有7名医师,22张床位,临床治愈率达到98%以上,每年门诊病人达20000多人次,住院近千人次,在鲁西南地区享有盛名的大型科室。
  11月8日下午,兖矿集团总医院耳鼻喉科,干净的走廊、清新的空气,没有吵杂的人声,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医生们在办公室交流着病例,护士们照顾病患配合默契。刚刚从济南参加完研讨会回来的科主任韩开亮,坐在办公室眉心微皱,正在研究鼻外伤畸形的形态修复及功能重建技术。
  “以前我们科叫大五官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并没有分开,2007年才成为独立科室。”韩开亮介绍,经过科里几代人的传承及探索,现在的耳鼻喉专科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高清鼻内镜、德国STORZ鼻内窥镜系统、全高清喉镜、手术显微镜、睡眠呼吸检测仪等设备,拥有专业标准配置的门诊、病房,先进的医疗设备与国际接轨。
  早在2013年,兖矿总院耳鼻喉科已经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慢性分泌中耳炎,并结合多年对咽鼓管疾病的研究改进了该技术,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最近我们引进了一部高清内窥镜,可以在早期就发现一些微小的病变。”韩开亮说,鼻、咽、喉等隐蔽位置通过普通手段是看不到的,这台高清内窥镜可以将隐蔽区域清晰的呈现出来,细致程度很高。
设备接轨国际,竭尽全力提升诊疗水准
勤练基本功,科里的医生都能独当一面
  “耳鼻喉这些器官都是在头部,基本功扎实太重要了。”韩开亮介绍,耳鼻喉科建科以来就一直注重医生、护士的“基本功”。最开始没有先进设备作为辅助,他就带头通过观察镜折射,用镊子练习夹火柴头,锻炼眼力和手法。直到现在,不论科里医护人员的业务有多娴熟,设备有多优秀,依然每天坚持练基本功。
  “现在,我们科初级职称医师能独立开展1-2级手术,中级职称医生能开展3级手术,高级职称能独立开展3-4级手术。”韩开亮介绍,科室内拥有医师7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平日里除了开展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和临床思维分析能力来锻炼提高,科室内的每位医生都在北京、上海各大医院进修、学习过,并且直接担任第一助手,学习各大医院内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同时,科里每个人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并且据此制定不同的攻坚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能够独挡一面。目前,该科内镜微创手术、鼻窦炎、中耳炎、声带息肉、鼻息肉、神经移植治疗周围性面瘫、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咽喉头颈部肿瘤切除及缺损修复等数十项疾病治疗处于鲁西南地区先进水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