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建言开办乡医能力提升班 医院民主党派协力做贡献
2016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教材的质量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基础
  为保证教材的实用性,并充分考虑乡村医生的接受能力。在编纂之前,召开两次教材定稿会,与相关专家认真进行调查与访谈,根据乡村医生的基本特点和培训需求组成教材编写专家组,经过数次讨论与不断修正,最后形成以“引导式、突出重点与要点,教学内容与个人补充记录合二为一”为特点的教材版本,并根据每一期学员的满意度调查和提出的建议进行持续改进,受到学员的好评。
  教师的水平是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遴选是医院在实施乡村医生培训过程中的重头戏之一。为使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感兴趣、听得懂、记得住、愿思考、肯交流”,医院在理论授课上特别遴选一批副高级以上经验丰富、善于沟通交流、教学循循善诱的临床教师担任,医院民主党派成员崔光怀、吴福玲、程艳丽等均主动请缨担任主讲教师。因为教师们大都有支援农村的经历,与学员的交流可谓是情景交融,亲和力和学识影响力均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
  基本技能的教授是学员最感兴趣,而且参与热情很高的教学环节。为使教学效果得到最佳的体现,医院选派一批技术精湛、操作动作优美、充满活力的中青年临床医生作为技能操作的教师;而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的教授过程中,老教授临床思维的缜密又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退休返聘的老民主党派成员就成了这些课堂现场的主角。他(她)们的渊博、他(她)们的细腻、他(她)们的爱伤观念以及他(她)们对乡村医生工作的深刻的理解,使得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技能与心理升华的双重提高。
  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是学员安心培训的重要保障
  为使学员在培训期间生活安静、舒适,学习愉快,安排学员在位置安全、环境优雅的北校区招待所住宿。所有床单位均为新定做的铺盖,一应俱全的生活用品为大家提供方便。为保证冬暖夏凉,协调后勤部门安装暖气设备、夏季风扇;为方便大家饮用水和洗澡,24小时之内在每层宿舍区安装了24小时供热水的热水炉。学员们说,来到滨医学习就像是到了家一样安全、温暖、舒适。
  管理的科学与严谨是培训效果的催化剂
  专部门、专职人员管理是保证培训有效运转的基础。继续教育处是乡村医生培训的主管部门,负责培训班教学与生活一切事物的协调、监督和保证培训效果的持续改进与逐步提高。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全盘工作,并特设专人专职作为培训班的班主任,负责调度班内事物。
  自2012年5月第一期培训班开始,不断更新培训方案,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以提高乡村医生岗位胜任能力和综合服务素质为宗旨,探索提高培训效果的路径与方法。比如,学员反应农村与社区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居家治疗是非常普遍的情况,授课老师及时修改了的此章节的教学大纲,删减和修改增加了相关内容;学员们提出输液皮试是他(她)们工作中的常规工作,但规范性差,不良事件处理能力不足,及时增加了此内容的教授。
  为了解乡村医生从医基本状况和对培训的实际需求和学员对教学、生活及管理的满意度,民主党派成员们一起设计相应调查问卷,每一期学员均要针对自身所在社区的就医需求、医生的培训需求、对教材的满意度和修改意见等填写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根据学员的的需求进行内容的修订和管理的改进。民建滨医主委崔光怀教授积极参与社区调研,并拟定社区居民的就医需求问卷,为教材的及时更新提供了依据。
  为对比培训前后的效果,分别进行培训前后的理论与技能考核,并对前后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效果进行评价。
  为追踪培训结束后学员回原单位后的表现与能力的胜任情况,向学员所在单位发放调查问卷,由其单位的负责人对其回单位后的表现进行评价反馈。
  与学员良好的沟通, 建立友好的关系,切实帮助学员解决学习与生活的困惑是继教处管理的另一个关注点。有的学员希望在职读学历,有的学员希望与教师保持联系以便及时沟通请教,有的学员希望继教处帮助他(她)们解决与家人之间关于继续从业而发生的冲突与矛盾,有的学员希望老师们帮忙家庭成员住院治疗,有的学员心理压力大希望得到心理救助等等,部门及教师均耐心细致的为学员们解决。
  每一期的培训指南;每一期教材精心设计的代表希望的绿色教材封面;每一期为他(她)们制作通讯录、建立QQ群;每一期为他(她)们与领导、老师合影的安排;每一期都发生的温暖的关爱小故事;每一期周日下午的迎接和周五下午的欢送,这一切让每一期学员不仅在滨医学到了知识,提升了素质,同样得到了最令人忘怀的友谊!
  学员的满意度是我们培训的指南针;学员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培训的最大收获
  截至目前,举办乡医培能力培训班70余期。培训乡医7100余人。学员对教学管理的满意度达99%;对后勤保障满意度达97%;对教学的满意度达99%,对教材的满意度达99%。接受培训后回原单位工作的学员岗位胜任力满意度为95%以上。
  自2014年始,民主党派成员定期进行农村社区专家走访日活动,通过下社区适宜技术传播,科普普及、健康教育、义诊、查体等服务方式,进一步让“医术”惠及城乡基层老百姓。并通过建立基层服务网络,逐步为分级诊疗制度的实行打好基础。
  至今,培训区域已经扩展到黄三角区域范围,淄博、东营、德州等周边地市也参与其中,甚至连山西省的医院都前来学习。“服务于本区域,辐射到黄三角,推广至全国范围内。”滨医附院的乡医培训为全省、全国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模式。而滨医附院民主党派成员也将继续努力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2012年1月的滨州市两会上,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继续教育处处长、九三学社滨州市委委员、政协委员宋月雁在对全市乡村医生及社区医生基本情况做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大会提出了“加强社区及农村卫生人才梯队建设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农村与社区卫生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人才培训的迫切需要。
  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会期间作为专访由滨州市电视台民生关注栏目播出,并委托滨州市卫生局及时落实。以时任滨医附院院长、民盟盟员王强为主的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提案,积极向卫生局领导请缨,以高度的责任感力担全部培训任务,并全部免费为学员提供食宿、师资、教材和一切培训所需,并委托宋月雁具体组织实施。
  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滨医民主党派在各职能部门、专业科室职务职称及业务优势,以九三学社为主,联合民盟、民建、农工、民革、致公、无党派联谊会会员,分别召开动员会、协调会及乡村医生座谈会,严密部署培训方案,严格教材编写程序,积极协调教学、管理与后前保障的方方面面,为开班做好准备。
  通讯员 徐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