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明滨海采油管理区:
科学延长油井免修期
2016年12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2月20日讯(记者 邵芳 通讯员 耿立芹 赵兴国) 今年以来,胜利油田鲁明滨海采油管理区基于信息化生产指挥平台的数据监控管理功能,构建以“控、优、跟、实”为主的长寿井培育和躺井预警机制,全力延长油井免修周期。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该管理区长寿井由年初的40口上升到58口。
  随着开发时间的推移,桩23—10—6井渐渐开始出现供液低、高含蜡等情况。作业频次多、检泵周期短,成为制约该井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自桩23开展‘四化’建设以来,管理区依托生产指挥平台实时收集桩23—10—6井的各项生产参数,并科学制定优化方案。”滨海采油管理区经理刘锦说,今年以来,管理区根据示功图信息,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将桩23—10—6井冲次由2.8次/分钟调至1.4次/分钟,此举大大降低油井的耗电量,同时还减少油井管杆偏磨损耗。同时,他们还建立结蜡预警系统,通过科学制定洗井方案,确保洗井效果最优化。目前,桩23—10—6井未动管柱天数由500多天延长至近900天,并顺利跻身长寿井之列。
  不仅如此,在依托信息化生产指挥平台的同时,滨海采油管理区还通过加强人工辅助巡检力度,完善每口井的“组合预警”设置与管理功能,设置人力与信息平台相结合的“管控”网络,不断降低躺井事故发生;在生产过程中,以合理的泵效、较高液量水平为基础,高效调整“优化”参数管理建设,加强“清蜡周期”管理措施制定,强化作业井“三级杆柱”设计实施,保证油井最佳生产状态;在落实作业监督跟班制度过程中,建立单井长寿井档案,按时总结长寿井管理经验和不足,并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和管理;在差异化管理方面,严格落实“一井一策”分析管理制度,确保措施执行到位,逐步形成共性的管理方案,让指标与效果实现双提升。
  刘锦表示,在滨海采油管理区,经过科学管井、优化治理,今年未动管柱天数超过两年以上的长寿井达到了58口,此举意味着管理区“控、优、跟、实”长寿井培养管理机制已经形成,“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深入开展精细工况管理,持续提升油井生产质量效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