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腊八香
2017年0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陈树庆
  童年的乡村,年年都要过腊八节,那样隆重的情景,至今怀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腊八节前几天,各家各户便开始忙着准备起来。漫步在乡村集市,鳞次栉比的摊位和店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川流不息的赶集人,无不在纵情描绘着一幅热热闹闹的腊八图。
  母亲手巧心细,熬煮腊八粥十分讲究。腊八节的头天晚上,母亲坐在火炉旁,用簸箕盛了花生,剥去外壳,用水浸泡之后,褪除红色的薄膜,露出白胖的花生仁。母亲说,花生这样下锅煮才好吃,不然的话,外皮脱落,会污了粥的洁净颜色,吃在嘴里口感也不好。那时人们普遍日子过得清苦,煮腊八粥的食材也不是很丰富,无非是些豇豆、小米、红枣、黄豆、黑豆、红小豆、绿豆之类。母亲把做腊八粥的原料凑够八样,便开始淘米、泡豆。
  熬腊八粥都在早上,民间有“谁家灶火早冒烟,谁家五谷堆成山”的俗语。腊八节这天,母亲会早早起床,刷锅、添水、烧灶,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母亲说,熬粥要有耐性,要讲究次序,看准火候,先放豆类,再放小米、红枣一起进锅煮。锅里的食材先是上下翻滚跳跃,后来越跳越慢,只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泡,这时要耐住性子,用小火不急不躁地煮,浓浓的腊八粥的香味才能熬出来。这时,母亲喊我起床。睡眼蒙眬的我起床后,看着锅里色泽温润、糯软喷香的腊八粥,睡意立即全无,馋得直流口水。性急的我叫嚷着要喝粥,母亲说,不忙喝。母亲从锅里盛出两碗热腾腾的粥,一碗端到院里敬奉各路神灵,给院里的果树上都抹一些,祈盼来年果实会更多更甜。另一碗供奉在家里的供桌上,祭祀祖先。忙完这些,母亲才把粥盛到碗里端给我。细看粥的色泽,红中透白,白里带黄,黄中润绿,浓稠稠、晶亮亮,我便急急地品尝起味道来,捧着碗一口气喝个腹饱肚圆。
  天亮了,母亲便支使我去给邻里送腊八粥。穿戴整齐的我用双手端碗一家家地送,邻居们在接到腊八粥时,也会给我些糖果等好吃的东西。全村各家都互相送,送腊八粥似乎成了全村人和谐的互动,增强了邻里关系,消除了相互的隔阂,也是各家主妇烹调手艺的展示。母亲的手艺巧,精心挑选搭配的各种杂粮豆,经过充分的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盛在碗里的粥,豆粒珠圆玉润,在黏糊糊的稠液中莹莹地透着亮光,煞是好看。“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袅袅地舞动着升散开来的热气里弥漫着香喷喷的味道,不等入口,已是甜到了心里。在香味不断的诱惑之下,美美地喝上一口,细细咂一咂,慢慢品一品,那感觉,简直就是人间难得的美味。
  又到一年腊八时,窗外寒风凛冽,玻璃上形态各异的窗花绽放。待在暖融融的室内,望着火炉里那红彤彤的跳动的火苗,心中不免一阵深思。现在,腊八节依然过,但好多民俗传统都被时代的洪流冲淡了,邻里互送看不到了,腊八节的传统韵味也消失殆尽。现在超市里卖的八宝粥比现熬煮省事多了,可再也品不出当年的香甜滋味。每到腊八时节,我都会想起母亲冒着凌晨的严寒熬粥的情景,一顿香甜的腊八粥温暖了一冬的生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