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现金贷”成了网络化的高利贷
2017年10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邓海建

  近日,一款名为“现金贷”的小额、短期线上金融产品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无牌照滥放贷款、动辄500%的超高利率、暴力催收、泄露用户隐私等行业乱象不断爆出。针对现金贷规模扩张迅猛,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日前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施穿透式监管。
  在金融类APP上,小额现金贷款业务是当之无愧的“网红”,甚至无处不在的广告链接,也能随时把你引流至“3秒完成借款”“凭身份证1分钟申请”等处。
  随借随还,要借不难。“现金贷”之所以引人注目,不是因为挣得彼此盆满钵满,也不是因为个别人反市场的狂言,而是因为其疯狂扩张中的癫狂乱象。
  一则,收益早就僭越了法律红线。按照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尽管蚂蚁网商贷、京东金条等年利率在14.6%至18.25%之间,但更多小规模的消费分期、现金平台,年利率却高达令人咋舌的110%。业内的说法是,“年化利率别说是500%,甚至1000%的都有。”
  二则,无规则且放任风险。“我的地盘我做主”,各种霸王条款的格式合同比比皆是,前期高收费、后期高罚息,加之暴力催收兜底,跟黑帮电影里的高利贷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专家分析说,“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网民中,至少2.4亿人没有信用卡,他们全都是现金贷的潜在用户。”囿于征信系统的不够健全,多头借贷等风险亦是频频发生。如果“现金贷”企业越做越大而用户风险也滚雪球般越积越大,最后崩盘的伤害,恐怕就不仅是借贷双方的金融关系了。
  这个市场,眼下已经庞大纷杂到监管不得不“关照”的地步了。统计显示,我国现金贷整体规模在6000亿元到1万亿元之间,2017年前7个月全国短期消费贷款新增1.06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现金贷。初步估计,现金贷平台至少有2000家,不少是此前的P2P公司转型而来。今年4月份,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将“现金贷”纳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范围。10月28日,央行亦表态要落实“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的基本要求。
  “现金贷”不是洪水猛兽,但如果只剩下“高回报风口”的大旗猎猎作响,迟早会沦为“不作不死”的典型。一句话,“现金贷”莫要成为网络化的高利贷,而监管也该早日对其间的灰黑空间重拳出手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