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所城历史文化挖掘全面展开
拓展延续烟台从渔寮、卫所发展成现代化都市的历史文化脉络
2017年10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0月30日讯(记者 秦雪丽 通讯员 张昌宏) 激活两街区,繁荣一座城。眼下,全市瞩目的朝阳(一期)、所城历史文化街区搬迁改造项目正有序推进,为了保护和延续城市记忆、发掘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烟台城市文化“名片”,两街区历史文化挖掘相关工作也同步展开。
  据了解,两街区历史文化挖掘工作由芝罘区委宣传部牵头,北部滨海指挥部、文新局、文联、党史办多部门共同参与,对两个街区的历史文化进行充分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从而拓展延续烟台从渔寮、卫所发展成现代化都市的历史文化脉络。
  据悉,按照“文化是街区之魂”的原则,两街区文化挖掘工作将坚持传统艺术形式与新兴艺术形式同步发力,通过推出系列内涵丰富、立意深远的主题活动和作品,保留城市记忆。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广泛征集老照片、老故事资料,直观、真切地反映两街区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建筑风貌和民风民俗等领域的沿袭变革,着力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人文资源。
  下一步,将通过展览、筹建史料馆等方式,再现渐行渐远的家园影像和曾经熟悉的生活场景,通过追忆流金岁月、穿越时空隧道、解读历史事件等形式,感受生活的变化,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同时,将依托芝罘区丰富的协会资源,打造一系列展示两街区的艺术载体。目前,已组织芝罘区作家协会、散文家协会、诗歌协会和微电影协会深入两街区,结合景观风貌、文化特色、人文情怀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延时摄影、航拍等技术手段将两街区的红顶灰瓦、石板青砖有效镌刻留存,透过诗歌、散文、楹联等丰富的载体,将百年沧桑以艺术形式生动体现。
  按照“最大争取居民理解支持、最深留住百年文化韵味、最全整理保护文化资源”的工作方向,邀请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牵头组织烟台学术界、地方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爱好者,对街区历史文化进行挖掘提炼,已经起草了《文化挖掘与研究项目任务书》,组织老干部、各民主党派、媒体、院校专家、原居民等各层次专门研讨会5场次,向全区所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寄送近700封信征集意见建议。邀请侯新渠、刘中正等文化学者,在所城社区图书馆举办了10余场以朝阳、所城区片历史文化探究为主题的讲座,听众人数累计近700人次。
  下一步,将组织学者和专家深入朝阳、所城历史街区进行采集拍摄、整理撰写,全面记录两街区历史变迁、人口变化、风气习俗等珍贵资料,深入挖掘提炼作为历史见证人的居民记忆和陈述,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再现,形成图文并茂的《留住朝阳、所城记忆》系列图书、纪录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