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助学,老人本想找个儿子
坚持了18载,刘盛兰一步一步“感动中国”
2014年0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宋佳 钟建军

  2014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耄耋老人刘盛兰再次走入人们的视线。18年来,对自己“吝啬”的他总计捐资助学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可没有人能感同身受,这位孤寡老人是如何在艰苦的生活和邻居的不解中坚持下来,本报记者带您走近真实的刘盛兰,了解他怎样一步一步“感动中国”。
耄耋老人精神足 就是腿脚不方便
  一过完年,本报记者就去探望了刘盛兰老人。每次一听是《齐鲁晚报》的记者,老人总是笑着,用他的大手紧紧握着记者的手,幽默地说:“离那么远,还过来看我,我个糟老头子,有啥好看的。”
  孩子们的名字顶多能记住两三个,用他的话说:“那么多孩子,我哪能记得清。”贫苦生活十余载,帮助了百余名贫困学子,虽然有受助学生来看老人,但这位可爱的耄耋老人,根本记不清自己都帮过谁,他们在哪里。
  如今,刘盛兰老人的腿不好,只能躺着或者坐着,但是老人精神头很足,说到兴头儿上总忍不住用手比划两下,高兴地说着他认为对的事,讲着自己记得的故事。
三段婚姻失败 老人没有子女
  幼年的刘盛兰家里有5亩地、1块场,弟兄姊妹6人(3男3女),家里的生活艰苦但大家都能填饱肚子。刘盛兰9岁那年,父亲突然患病,家里的田地全部抵押出去也没能治好父亲的病。
  “母亲一个人把我们弟兄姊妹6人拉扯大很不容易,从那时就想,将来要好好孝顺母亲。”刘盛兰说。孝顺母亲对刘盛兰来说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成为他短暂婚姻的导火索。“21岁时,我在外务工返乡后就被安排与同龄的她完婚。”刘盛兰说,婚后一年半他们就离婚了,因为女方不孝顺老母亲。
  几年后,26岁的刘盛兰又与20岁的二婚女子结为夫妻。“她总嫌我母亲馋、饭量大,一顿吃两个饼。”刘盛兰说,两年后,他与怀有几个月身孕的妻子离婚,并嘱咐她把孩子生下来他抚养,可惜孩子不幸夭折。
  40多岁的刘盛兰第3次完婚前,母亲去世了。“经亲友介绍,与旁村34岁的妇女结婚。”刘盛兰说,本以为妇女带来的2个孩子可以为他养老。可相处一年多他就再次过上单身汉的生活。
  年近50的刘盛兰养老梦破碎,他也经常会反思3段短暂的婚姻。“养老”成为他余生最需要托付的事,“经常害怕自己老了,没人照顾。”刘盛兰说。
养老梦彻底破碎 起初想助学寻子
  50多岁的刘盛兰经人介绍,在招远市区一家单位工作。63岁时,刘盛兰被调岗到招远市金城路黄金物资发展中心从事保管职业,“局长允诺我,干到70岁就给我养老。”他觉得身后事总算有了着落,结果一年后局长因胃癌去世,经理也退了,自己又没着落了。
  “从那之后,我就‘大海捞针,四海寻子’。”刘盛兰承认自己起初的捐助是有私心的,“就希望老得不能动弹时,有个孩子愿意到床前喂我口水喝。”
  在城里的生活一晃眼几年过去了。1996年,在城里艰苦过活的73岁刘盛兰老人捐出50元钱,这时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0元,还经常发不到手,于是他捡破烂维持生计。一发不可收拾,自此,老人只要看到有困难的人就会伸出援手。
不透露个人状况 有人叫他“刘奶奶”
  好事做多了,捐助成了乐趣。“能报答更好,不报答拉倒。”渐渐地,刘盛兰看淡了寻子养老的事儿,他也不强求受助人为他做什么,只想知道寄给他们的善款收到没有,刘盛兰也从不透露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经济来源。
  多年来,刘盛兰积攒的汇款单、回信足足有两麻袋那么多,从袋子里掏出一沓汇款单,10元的、50元的、100元的,上千元……自1996年至今,汇款地址北到黑龙江,南到广西、云南、海南,西到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哪个地方都有。不少信件已经泛黄,钢笔颜色淡去。翻看着刘盛兰收到的信件,里面有称呼他“爸爸”的,更多的称呼他为“刘阿姨”“刘奶奶”。
连棺材本都不留 村民背后议论多
  在村民眼里,返乡的刘盛兰是落魄的,没有住房、年事已高加膝下无子,还将养老金“千金散尽”。“大家都背后议论他,说什么的都有。”村里一位村民认为,他“神经病”“作死”……
  也有好心的村民曾经劝过刘盛兰,别再这么捐助了,小心连棺材本都没有,媒体的关注又不能当饭吃、当钱花,沽名钓誉没意思。对于村民的劝诫,刘盛兰很不理解。
  邻居张日芬可怜老人捡破烂维生。“一次朝家门看了一眼,老人正在吃榆树钱树叶,于心不忍送去些饭食。”张日芬说,刘盛兰经常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拉肚子。
  现在,在《感动中国》上了解了刘盛兰的故事,多数村民才开始了解刘盛兰,称赞老人“好样的”。
  人物小档案
姓名:刘盛兰
出生年份:1922年
出生地点: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
人物事迹:拾荒助学,入选201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颁奖词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