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效益尺,心装效益账
河口厂花最少的钱打最优质的井
2015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今年以来,如何选好井降低风险,已经成为河口采油厂新井开发实现优质高效的必修课。为此,该厂地质开发技术人员手拿效益标尺,心装效益账本,把效益评价到每一个油藏,核算到每一口井,细算到每一个环节,把效益意识贯穿新井产能建设始终,实现每一口井都投入最少,质量最高。
  本报7月28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包正伟) 经过十余个部门十来道工序的反复优化设计,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在渤南油田沙三段投产的义941-X351井当前日油15吨左右,实现了预期目标。和对待义941-X351井一样,每打一口新井,河口采油厂都追求优质高效。 
  事实上,打好新井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河口油区高品味油藏少之又少,多数是低品位油藏的情况下,选出好井非常困难。受低油价影响,打新井的资金不仅来之不易,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新井能不能上马,事前算赢是关键。”河口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孙波介绍说,如在油价60美元时,要结合油藏类型、递减规律等因素,把油藏的预测产出效益与钻井、采油、地面配套等投入作对比,上半年凡是税后内部收益率小于12%的,一律不能纳入产能建设,只能作为储备。据了解,相当规模的储量因为过不了事前算赢的“硬杠杠”,而被储备搁置。
  就算是过了事前算赢的效益“硬杠杠”,在产能建设中,河口采油厂仍有一套严密的技术优化措施,保证新井“优生优育”。对于可动用的滚动储量,河口采油厂坚持“节奏可以加快,程序不能超越”原则,在强化地质体刻画、老井资料研究、认识成藏模式、优化工艺和物探技术基础上,先打滚动井,再打开发准备井,最后全面部署井位,提高成功率。今年,在邵家油田部署的滚动井沾41-1和沾41-2井见效明显,平均单井日油8吨,这家采油厂随即部署了沾41-3和沾41-4两口开发准备井,而该区块的另外11口井打不打、怎么打,则还需要再看这两口开发准备井的“脸色”。
  本着早投产、早见效的原则,河口采油厂地质工艺、计划财务、安全环保等部门每周联合召开一次一体化运行会,“并联”运行新井产能建设,着重勒紧各个环节的“钱袋子”。通过盘活闲置资产,42口新井用上了修复后的旧抽油机,节约资金投入750多万元。20口新井采用“丛式井组”模式,减少征地22亩,节约征地费用260多万元。
  做好新井维护,是提高效益的重要环节。新井投产后,河口采油厂坚持做好油藏、井筒、地面“三位一体”分析和油井工况分析,推行单元目标管理,严把入井液数量和质量关,保护油层不污染,并适时跟踪产量、调整生产参数,确保新井持续高效生产。罗352-侧17井自今年2月投产以来,日油一直保持在10吨以上运行,已累计增油1620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