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无棣采油管理区
机关科室长一线“挑刺儿”助力生产
2015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7月28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于佳 王瑞玲) 近日,在东胜公司无棣采油管理区,机关科室长办公不坐机关,而是每天跑到基层去“找茬儿”。通过“挑刺儿”找问题,基层员工的观念不仅发生转变,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
  停供了一个多月的水管线终于送上水,这两天,东胜无棣采油管理区车1集输管理站员工丁琳,心里甭提多高兴了。为此,她还专门写了篇表扬稿。
  原来,这个站的自来水管线此前因穿孔导致停水,给员工们用水带来不便。得知这一情况后,闫磊多次在管理区领导办公会上反映,半个月后,新自来水管线投入使用。
  闫磊,无棣采油管理区技术管理室副主任。不过在车1集输管理站,他还有一个身份——生产督导员。
  6月份以来,无棣管理区因计量问题出现产量下滑。为了弄清楚事情原因,协助基层队搞好生产,管理区安排机关8名科室长,按照承包形式,每人负责一家基层队站进行督导,闫磊被安排到车1站。
  完善生产制度,强化劳动考核……督导员的到来,给基层队站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一开始员工们觉得,他们不像过来帮忙,更像是来“找茬儿”的。
  同样不适应的还有督导员。在闫磊看来,这个督导员并不好当。除了干好本职工作,每周一管理区领导办公会上,督导员还要把在承包单位发现和解决的问题一一汇报,对一周来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没有完成指标任务的督导员,则被降职“发配”前线。
  在这一压力促使下,闫磊把更多时间放在集油站,发现和查找基层队生产中存在甚至不愿暴露的问题。
  针对每次出现的问题,管理区都召集机关科室及基层队站负责人坐在一起,摆出问题,重新算账,直至找出症结,达成共识。几个回合下来,从逃避问题到坦诚面对,从“找借口”到“自我反思”,基层队站的观念也在矛盾一次次化解中发生转变。
  观念转变带来的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如今在车1集输管理站,他们对进油、外销、库存等各个生产环节进行了完善,通过多人量油、加密取样、多法称重、及时分析等方式,做到精确计量、心中有数,为管理区原油生产提供准确数据。在闫磊的带动下,他们还优化油水井报表,把过去三四张纸的内容全部合到一张,大大减轻员工的工作量。
  “现在很多问题都能及时反映上来,有利于我们准确掌握基层队站的情况,在生产中形成一种合力。”无棣采油管理区党委书记兰永湖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