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少的能去多的地儿领任务
胜北热力实行内部劳务输出制,盘活人力资源本报见习记者邵芳通讯员李永李飞
2015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胜北热力大队的工作人员正在对阀门进行解体、检修。
     面对各基层热力队工作量不均匀、人员短缺的现状,油田热电联供中心胜北热力大队创新实施内部劳务输出机制,在核算大队人均工时基础上打破传统管理模式,让人均工时较少的基层队员工到人均工时多的队领取工作量,充分盘活内部人力资源。据了解,此举不仅有效缓解人员紧缺的矛盾,还使得今年夏季检修工作在确保质量效益双提升的基础上,提前半个月完成检修任务。
  各基层队人均工时差异大
  6月11日凌晨5点,胜北热力大队胜苑热力队的值班车拉着全队人员从驻地老试采辖区驶向了15公里外的东安。胜苑热力队的员工每人从景安热力队领取了60个工时,以帮助景安热力队快速完成繁重的供暖设施夏季检修工作。经过两个基层队共同努力,景安热力队提前完成了夏季检修工作,这比往年整整快了半个月。
  据景安热力队副队长郭志平介绍,景安热力队负责胜北社区景安小区等4300余户居民的供暖工作,供暖面积达到39.9万平方米。随着近年来退休人员的增加,景安热力队的员工由原来近50人锐减至20余人,同时供暖面积却增加了5万平方米,这造成了人均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等问题。“夏季检修期时,人员短缺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即便每个员工都尽了力,在检修进度上还是会拖大队的后腿。”郭志平说。
  景安热力队是胜北热力大队劳动力不足一个缩影。近年来,胜北热力大队面临着人员老化、退休人数多等问题,职工人数从2008年的340余人降到240人。同时,供暖面积由最初的232万平方米增加至331万平方米。不同的基层队之间也存在着人均工时差异的现状,且自2014年以来各基层队人均工时差异越来越大。面对严峻的现实情况,胜北热力大队大队长张吉福意识到热力队亟需转型。
打破队伍限制,人员流动起来
  面对改革,胜北热力大队管理人员曾想出多个办法。其一,人员调动。将工作量少、人员充足的基层队队员调至工作量大、人员短缺的基层队。但这一方法打破了员工多年的生活规律,大队还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问题:由于人员老化,退休人员相对集中,今年的调出队很有可能在明年变成需调入队,因此该方法存在不稳定性。
  另一种办法则是增加外雇人员,但是各基层队增加外雇人员的数目有限,且由于外雇人员没有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不能负责核心工作。
  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后,胜北热力大队采用了第三种方法:把所有基层队的劳动力看成整体,打破了队与队之间的界限区域,统一调配,盘活人力资源。
  要想更为合理的调配,就必须有一套衡量体系,因此生产部门提出了测算人均工时的办法。解体各种型号的阀门、清洗多少板换、更换多少个机封,管线刷漆保温多少米……经过众人商议后,各项工作都被赋予了统一的工作量。胜北热力大队的8个基层队根据各自情况,利用半个月时间详细统计,最终算出了各基层队工作总量。又根据各队人数,确定了各基层队的人均工时。5月,《胜北热力大队检修工时汇总表》终于出炉。
  从该表可以清晰的看到,基层队人均工时最多为331时,最少仅有144时。生产办根据各队人均工时,确立了全大队平均工时为230时左右,并由此作为依据,让人均工时少的队从人均工时多的队领工作。 
员工积极参与,夏季检修提前完成
  队长赵松伟带领的锦霞热力队人均工时195时,低于平均工时230时的界限,被确定为劳务输出队。今年6月锦霞热力队员工每人从景苑热力队领取了工时35时,包括闸门保养、闸门解体、管线保温等工作。在锦霞热力队员工的努力下,员工用了三天完成了原计划一个星期的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
  赵松伟说,有了平均工时作衡量,员工清晰地认识到各队工作量的差异,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队完成检修。“既然我们工作量少,那我们就通过帮助其他队积极赶上,这样工资拿得才值。”这是赵松伟从员工那听到的说法。
  与此同时,劳务输出队胜苑热力队也从景安热力队领取了人均工时60时,负责景安热力队辖区内44栋楼的夏检工作。胜苑热力队的员工主动加班加点,利用一周完成了原计划两周完成的工作。内部劳务输出解决了景安热力队夏检工作量大的难题,保证了夏检工作如期完成。
  胜北热力大队大队长张吉福说,根据平均工时实行内部劳务输出制,不仅打破了基层队原有的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制定、统一调配,盘活了人力资源。它也像一把度量衡,明晰了各队工作量的差异,通过调整、改变了“活多活少拿钱一样”的不公平局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