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残联25年如一日“做好人”
做残疾朋友的贴心人,值了
2015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令峰(左一)在工作现场。 通讯员 郭鹏 摄
     缺少办公经费
就去街头卖彩票

  1990年1月6日,德州市残联成立。一个月后,张令峰以一名干事的身份,成为这个单位的第三名成员。一个新成立的部门,意味着一切都是起步阶段:没有单独的办公地点,由市民政局代管;没有办公经费,他们就到街头卖福利彩票……
  “当时我们有三四个人,冬天手冻得跟萝卜一样。”张令峰回忆起以往,不禁感叹残联的成立实属不易。每逢十月秋收后,残联的三四名同事一起合作,上街卖即开式福利彩票。当时流行实物兑奖,几人轮流拉着拉车,上面放着石英钟、小手帕、自行车等奖品,市民购买后当场兑现领奖。火车站、百货商店门口都曾留下他们的身影,彩票的收入用于办公经费,以及残疾人过年过节的经费。
  直到1994年,残联部门独立,人员、财物也有了独立来源,德州市残联也有了独立的办公室。张令峰记得,当时的办公室在东方红路老市政府,共有两间办公室,五六个人员挤在一间几平米的屋子里,众人的桌椅紧挨着。但他特别激动,残联终于步入了正轨。
实在不忍心
自掏腰包救助

  随着机制的日益成熟,残联逐渐被社会所公认,越来越多的人到此寻求帮助。
  1995年,张令峰开始负责办公室的工作,经常遇见残疾人寻求帮助的情况。汶川地震那年,有位来自外地的残疾人支援灾区,路过德州,身上的钱已经花光,几天没有吃饭,住宿也成问题,于是来到残联寻求帮助。由于单位没有这一方面的经费,张令峰就自掏腰包给他们。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每个月能遇到两三次。
  宁津县有一户四口之家,奶奶是脑血栓后遗症,母亲是位精神病患者,父亲是家中唯一的支柱,却在一次晾晒玉米时不慎从房顶跌落,脊椎受损,全家的重担压在了十岁的女儿身上。看到他们的生活情况,张令峰特别不忍心,立刻协调人员送去米面粮油及生活用品,还为他们解决了低保。
  同样一件普通的小事,残疾人的竞争力与普通人没有可比性。张令峰常说,作为一个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部门,没有责任心和爱心干不好这份工作。
目标很明确
让他们早康复

  “当你看到他们能听到声音的那一刻表情,你就会觉得这一切都值了。”张令峰说,随着近年来对残疾人的投入越来越大,社会对这部分群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每年德州市有三十余名孩子能免费享受人工耳蜗手术。  在张令峰看来,残疾人康复是工作之首,这是他们获得新生活的机会。上世纪80年代末,残疾人康复工作刚刚起步,最初只开展了儿麻矫治、聋儿语训和白内障复明三项康复,通过近25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扩展到10项,增加了肢体残疾、脑瘫儿康复等多项工作内容,辅助器具也供应齐全,辅助车下乡。此外,还开展预防残疾工作,消除碘缺乏病,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残疾人康复的工作面越来越宽。
  因成绩突出,张令峰曾获亚洲防盲基金会授予的“先进个人奖”,被评为山东省残联系统先进个人、全省残疾人维权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张令峰说,他希望残疾人群体都能走上小康之道,和普通人享受同样的文明成果,共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