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蜱虫,蜱虫危害知多少
——专家教您认识蜱虫,不必谈“蜱虫”色变本报记者于鹏飞
2015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炎炎夏日,各种蚊虫让市民不堪其扰,然而,最让人担心的是蜱虫也开始困扰着大家的生活。近日,市内网络论坛上出现了多例居民怀疑被蜱虫咬伤的消息,大家纷纷谈“蜱虫”色变。为此,记者咨询了市医院传染病防治方面的医生后得知,市民在遇到蜱虫时不必恐慌,应该及时消灭宠物、家畜身上的蜱虫,加强个人防护,早发现,早治疗是应对蜱虫病的关键。
  走访:
谈起蜱虫,市民大都不知

  28日上午,记者在红石公园走访发现,不少市民在草地上或长椅上纳凉歇息,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余位市民,绝大多数并不知道如何鉴别蜱虫,至于如何应对蜱虫咬伤,基本上无人知晓。
  “前段时间,我听说外地有一位妇女在上班路上,经过草丛时被虫子咬了一个大包,后来出现高烧不退、器官衰竭等症状,经医生诊断是被蜱虫叮咬后引起的。”采访中,一位退休教师向记者讲述道,网上的蜱虫看起来真得好吓人,他希望市民能引起重视,媒体也可以多报道些关于蜱虫的危害和预防处理蜱虫叮咬的好建议。
  那么蜱虫究竟有多大的危害?市民又该如何防护?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蜱虫主要分硬蜱与软蜱两种。硬蜱主要生活在山林或是杂草中,而软蜱主要生活在动物的身上或是动物生活的地方。蜱虫主要通过叮咬传播疾病,在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
  “蜱虫病会不会传染,取决于蜱虫本身是否携带有病毒,只有带病毒的蜱虫咬人才会传染,并非所有被蜱虫咬伤的人都会发病,目前该病死亡率比较低,市民不必恐慌。”疾控中心相关专家向记者介绍。
误区:
被蜱虫叮咬后
容易被误诊为感冒

  “蜱虫喜欢找刁位置叮咬,一般选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挠的部位,如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表示,在叮咬人时,它散发一种麻醉物质,然后将头、螯肢埋在人的皮肤内吸血,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有些蜱虫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其唾液还会分泌神经毒素,可导致人的运动性纤维传导障碍,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据专家介绍,被蜱虫咬伤后,病人多在1周~2周内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人出现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情况。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正因为如此,发病早期病人多误以为是“感冒”。
建议:
市民不必谈“蜱虫”色变,
科学预防是关键

  “蜱虫虽然危害不小,但市民不必过于恐慌,要注重预防。”市医院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医生介绍。
  据医生建议,市民要加强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进入林区或野外时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腰带、袖口、裤腿,颈部系上毛巾;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应选择表面光滑的衣服,这样蜱不易粘附;皮肤表面涂擦药膏、避蚊胺等可预防蜱虫叮咬;外出归来时洗澡更衣,防止把蜱虫带回家。
  若市民万一已被蜱叮咬、钻入皮肤,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比如,被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后,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损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