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人事、劳动、分配同步推进,更多实惠“下沉”一线
坐办公室的好羡慕一线矿工
2017年0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国企业改革后,鲁泰鹿洼煤矿更有活力(资料图)。
  济矿集团海纳科技公司生产场景(资料图)。
     一线工人工资涨了,坐办公室的又羡慕下矿的了;同推三项改革,国有企业成本降了、效率升了……所有这些景象,都得益于国有企业正在进行的改革。截至目前,129户市管企业及权属企业中,公司制企业达到113户,占企业总数的87.59%。

  本报记者 孟 杰 于 伟
通讯员  涂均青 吴玉华

工资涨10%左右
干劲和积极性都有见涨

  “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咱的矿井。”鹿洼煤矿采一煤工区区长许振国下了20多年的井,既经历了煤炭的黄金期,又见证了煤炭行业的低迷期,在煤炭行业不太乐观的情况下,许振国的干劲现在又上来了。
  这都得益于鲁泰控股实行的三项制度改革。“我们的工资与业绩挂钩,多劳多得,干得好还能竞聘中层干部。”对于集团公司实行的改革,从内容方法到对象,这个大多数时间都在矿井下的一线工人非常了解。
  “我们的工资涨了,同事们下矿的积极性更高了,以前在地面工作的好多职工又开始羡慕我们下井的矿工了。”老许说,有了改革政策做后盾,很多原本不愿下井的工人的积极性也跟着上来了。
  “去年的煤炭效益不好,工资受到些影响。现在生产效率提高了,产量放在那,工资涨了10%左右。”许振国说,一线工人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干劲和积极性当然也提高了。
  除了多劳多得,许振国所在的鹿洼煤矿还实行中层干部公开竞聘上岗,一线工人凭着自己的本事也可以当上中层干部。这让当了10多年采煤区长的老许心里多少有了点危机感。“50岁了,得好好学习,多努力。”老许开玩笑说。
同推三项改革
企业成本降了效率升了

  实施企业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后,济矿集团、鲁泰控股、济宁华润燃气等市管企业连续多年开展中层管理人员公开竞聘上岗、压减企业管理层级,着力破解职务终身制、能上不能下的体制弊端,激发了企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推进煤炭企业加大外委队伍清理力度,2016年减少外委费用9554万元,同比降低23%。
  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也在持续深化。在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之际,济矿集团就率先展开了以“人事、劳动、分配”为突破口的三项改革。通过定编、定岗、定员、业绩考核,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
  “三项改革后,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每吨煤的生产成本从600元降到300元,产量也有所提升。”济矿集团政治部主任苏进步称,企业内部的三项改革是企业改革的基础,企业的用工成本减少了,劳动效率上来了,带动企业的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现在采取集中生产和集中休息的用工模式,276天生产,员工有了正常的周末休息时间,劳动效率大大提升。”
  济宁市国资委还制定了《市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市管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建立目标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了企业收入分配秩序。
  实施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推动收入分配向一线职工倾斜,合理控制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市管企业一线职工工资总额占企业工资总额的比重较2011年同期上涨14.2个百分点。
近九成企业改制
引进投资力求行业突破

  “改革后,我们企业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路径更加科学了。”山东鲁泰控股集团的政治工作部主任张敬民说。
  2012年,鲁泰控股还是一家以煤炭为主业的企业,在煤矿行业举步维艰时,单纯的煤炭产业链一度让鲁泰控股的发展面临不小的风险。现在,除了煤炭主业,企业的发展触角已经延伸到盐化工、电商物流、托管服务产业,成为一家集煤炭、岩盐、化工、电力、建材、电商物流、管理输出、资源开发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现代化集团。
  “去年集团公司开始筹备上市,在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市国资委的支持下,集团正积极推进引战和股改上市工作。”改革后的鲁泰控股上市指日可待。
  同鲁泰控股一样,供水集团整体实施公司制改造,组建了山东公用控股公司,培育发展具有领军能力的省内重点公用企业;在齐天化学集团壳企业基础上,组建了济宁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公司;市公交公司公司制改制也正在稳步有序推进。公用控股重组聚源热力公司后,借助自身融资渠道替换聚源热力公司融资工具,年节约财务成本3000万元;公用控股接收市环科所、富美环境设计研究院后,完成企业内部环保产业板块整合,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截至目前,129户市管企业及权属企业中,公司制企业达到113户,占企业总数的87.59%。以重点权属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合资合作为突破,全力推进落陵盛源公司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企业达45户,占比达34.88%,非公有制资本占比达11.26%。
“3+2+N”管理架构
资本向重点领域集中

  从济宁市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底,煤炭企业的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达258.67亿元、88.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2%、12.95%,分别占市管企业的66.68%、68.43%。以水务、供热、燃气为代表的区域公用产业一体化整合加速推进,公用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达96.08亿元、26.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7%、26.19%,分别占市管企业的24.77%、20.85%。
  这表明,目前国有资本正在向有竞争优势的资源性行业和关系民生的公共服务领域集中。做大做强这些优势行业和领域将对全市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对于具有竞争优势的重点大型企业,国有资本正在积极集中,实施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建立“3+2+N”管理架构。
  由济能发集团整合济矿集团,公用控股整合聚源热力公司、市煤气公司、市饮食服务公司,将参股企业如意毛纺集团、圣运担保公司国有股权划转由济宁国投公司持有。目前,基本完成市管企业重组整合移交工作。
  引进战略投资者相继兼并重组了困难企业,加快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困难劣势企业退出步伐,一般竞争性领域企业资产占市管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较2011年同期下降3.59个百分点。

 □委员建议                   
剥离国企社会职能 地方政府还需迈开步子
  “国企改革的重点仍是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政协委员林启岩说,企业进行所有制改革,完全进入市场后,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包括家属区的“三供一业”,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负担。想要为企业减负,集中精力促发展,就要尽快落实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的分离和移交。
  “三供一业”指的是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早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林启岩说,《通知》中明确了要在全国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关于分离移交“三供一业”工作的具体实施,我省也出台《山东省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方案的通知》。
  “企业带着需要承担的社会职能进入市场,就不能做到真正公平公正的竞争。‘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国有企业减轻负担、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林启岩建议,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文件,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