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2017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公布
看贴心实事,济宁人心里暖暖的
2017年0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黄广华 姬生辉

  济宁市在公开征集项目、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2017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3121家医疗机构推“同质化”服务,看病更放心;再增11.4万个学位,全市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看到这些贴心的实事,众多济宁人心里暖暖的。
医疗卫生服务
  3121家医疗机构,享“同质化”服务
  妇幼健康筛查。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全市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不低于90%,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城乡居民覆盖率不低于85%,孕产妇产前筛查不少于8万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四病)筛查率不低于95%;新增25种遗传代谢病筛查率不低于70%;城乡适龄妇女专项查体不少于15万人。
  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全市9家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各(市、区)均建成1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启动全市169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其中80%以上达到标准化水平,所有乡镇(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国医堂并规范运行。
  精准医疗“同质化”服务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精准医疗“同质化”建设,年内建成覆盖不少于3121家医疗机构的医疗精准服务网络,确保享受同等水平远程诊断、远程协同诊疗服务不少于10万人。
改善交通出行
  新能源公交车,城区再增百辆
  实施断头路打通工程,开工建设济安桥路南延、祥济路南延、枫杨路不贯通等24条道路,年内完工22条,完成老城区20条道路及小街巷综合整治。
  新建公共停车场9处,其中智慧立体停车场不少于5处。
  公共交通服务优化。济宁城区购置新能源公交车100辆,严禁排放不达标的柴油公交车上路行驶;济宁城区完成全部出租车双燃料改造;济宁城区新建公交枢纽站5处;在济宁城区主干道开通3条夜间公交线路;在济宁城区主要道路设置公共智能电子站牌370个。
  在具备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公共场所及部分美丽乡村示范点建成公共充电站24座、分散式充电桩1300个,在济宁城区公交车枢纽站建设专用充电站6座、60千瓦一体式直流充电机12台,在济徐高速公路鱼台服务区建成高速快充站2座。
棚户区改造
  65931户居民,告别棚户区
  全市完成65931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征收房屋面积约1080万平方米。
  任城完成锈蚀严重老旧管网改造20.4公里、灰口铸铁管改造8.4公里,老旧小区户内管网改造3.7万户。兖州区完成锈蚀严重老旧管网改造12公里。
食品安全监督
  主城区配备快检车,提供食品快检服务
  强化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各县(市)、兖州区均建立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任城区、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和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配备1台食品快检车,为群众提供便捷的食品快检服务。
  加强食品监督抽检,市农业、林业、食品药品监管、渔业、畜牧兽医等部门全年分别开展监督抽检1000、350、3060、340、770批次;开展“食品快检进市场、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全年免费为群众快检食品及食用农产品4万批次,抽检结果依法向社会公示。
  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10次以上专项整治行动。
文体惠民工程
  送1800场戏下乡,建设百处文化大院
  全市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演出1800场、群众性特色文化活动20000场。
  扶持建设100处文化大院、100处文化小广场。
  加强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对济宁老年大学进行升级改造。
  全市新建各类体育场所55处(笼式足球场10处、篮球场15处、羽毛球场30处)。
教育均衡发展
  增11.4万个学位,基本解决大班额
  新建中小学校57所,改扩建学校48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166.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1.4万个,基本解决全市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全面改薄,改扩建校舍21万平方米。师资力量配备,逐步为全市中小学配备专职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017年小学配备比例达到50%,中学配备比例达到100%。
实施绿亮清工程
  新建14处公园,9条道路亮化
  主城区新建公园14处,年内竣工7处,新建四小绿地6处。
  实施东外环、济宁大道、西外环、北二环(部分路段)、南二环(火炬路至东外环段)亮化工程,对滨河大道任城段、呈祥大道经开区段、嘉诚路、洸府河东岸进行亮化提升。
  城区中小型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济宁城区翻建垃圾中转站2处,整治提升垃圾中转站4处。
改善大气质量
  推广百万吨洁净煤,政府驻地禁烧散煤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天然气“镇镇通”,推广“村村通”
  基本完成天然气“镇镇通”建设,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打造示范村(社区)、推广“村村通”。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2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全市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40万户。
社会救助保障
  新建130个养老机构,增5000张养老服务床位
  困难群体救助。实施困难群体救助,进一步提升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五保标准,保障全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残疾人救助。建立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制度,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精准扶贫对象等困难家庭中的精神病人视病情给予基本控制性精神药物治疗救助或住院治疗救助。对所有纳入精准扶贫范围的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实施基本型辅助器材适配救助。
  养老服务。全市新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0个、村级互助养老院100个,新增养老服务床位5000张。
  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关爱保护。各县(市、区)建立农村留守儿童(老人)信息管理平台;各乡镇(街道)建立关爱工作站,并分别配备一名专业干事;农村留守儿童(老人)集中的村(居)、社区设立关爱活动站,并分别配备一名关爱联络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