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运校车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状”
为今年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团队,实现青岛市该奖项零的突破
2017年0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交运温馨校车的工作人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
   本报记者 赵波 本报通讯员 邢路
  2月27日,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隆重举行。会上颁发了“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和“全国五一巾帼奖章”。由青岛市总工会女职委推荐的“交运集团青岛温馨校车有限公司随车照管员团队”获得“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全国仅10个名额。这是全国女职工团队的最高荣誉,也是全国总工会的最高荣誉。交运集团青岛温馨校车有限公司随车照管员团队也是今年山东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团队,青岛市实现了该奖项零的突破。
  作为国内第一家实施“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运营的校车公司,交运温馨校车公司率先参与制定校车安全标准、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成为校车服务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广者。2013年,交运温馨校车公司编纂印制了全国第一套专业校车随车照管员岗位培训教材,全国首创校车员工培训体系,利用学生寒暑假对随车照管员开展业务培训。2013年,温馨校车随车照管员团队通过青岛市人力资源鉴定中心组织的专项技能考试,成为全国首批持证上岗的专业校车从业人员。交运温馨校车公司利用每年寒暑假开展随车照管员团队业务培训和各种专业比赛,以赛带练,不断提高随车照管员团队综合素质,打造了专业化的校车服务团队。
  2016年,公司随车照管员岗位技能比赛纳入青岛市汽车客运服务员职业资格考试,千余名温馨校车随车照管员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获得汽车客运服务(职业)四级资格证书,成为全国首批持国家认证证书上岗的随车照管员。通过岗位技能比赛,随车照管员的业务能力和文明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011年9月22日,交运集团专业校车线路开始投入试运行,成为全国首条专业校车线路。2012年4月,交运集团组建全国首家专业校车运营企业,温馨校车随车照管员团队也随着专业校车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目前,交运集团专业校车保有量1900辆,开通线路3200余条,服务学校420余所,惠及学生13万余人,实现了青岛市专业校车全域覆盖,基本上满足了青岛市农村区域学生的乘车需求。温馨校车随车照管员团队全部由女性组成,平均年龄33岁,团队人数达2000余人。鉴于随车照管员岗位的特殊性,她们每天早晨六点到达岗位准备一天的工作。但她们从无怨言。
青岛校车特色多,获大奖并不稀奇
  主题车厢延伸服务,打造未成年人德育新平台
  温馨校车随车照管员从车组命名、车厢装饰、车内用品配置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学生一起给自己的车组起名字,将学生的绘画、书法、手工作品张贴在车厢内。温馨校车随车照管员经常为乘车学生讲解课堂以外的知识,“学习雷锋好榜样”、“尊敬长辈、孝敬母亲”、“关注消防安全”等,都成为车厢里的互动话题。鼓励随车照管员以校车为载体,在校车车厢开展“流动讲堂”活动。在随车照管员的努力下,温馨校车流动讲堂形成了道德讲堂、环保讲堂、文明讲堂、国学讲堂、文化讲堂和安全讲堂六大体系,成为学习贯彻核心价值观、理想道德宣讲和安全、普法、科普活动的新平台。交运温馨校车公司开展“青少年流动书香”活动,在所有校车内设置图书角,为乘车学生提供图书免费借阅,随车照管员在车厢内组织读书会交流活动,以浓浓书香打造文化校车,校车特色文化又开启了新的模式。
  真情服务温暖每个乘车学生
  自交运温馨校车运营以来,温馨校车随车照管员们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学生们亲切地称随车照管员为老师、姐姐。她们背上腿伤的学生上下学,给生活困难乘车学生带早饭;她们随身携带女孩子需要的物品,避免上初中的女生脸红尴尬;一年级的小朋友,有时闹肚子忍不了长长的上放学路,她们用车上的垃圾袋为孩子搭建“临时厕所”;温馨校车开进山区后,她们自动接过了陪残疾学生走进教室的重担。每天,她们把学生从家里接出来,送到教室门口,陪学生度过一级一级台阶。感受到被关心、爱护的学生们慢慢变得开朗起来。
  2016年1月22日,莱西市姜山镇后张家庄村残疾孤儿小梦格格外高兴,因为当天是温馨校车的郝晓芳、尹少慧、高凤英等“五朵金花”要去看望她的日子。小梦格现为姜山镇泰光中学初三学生,双腿和手先天残疾,走路靠脚尖,被称为“跳舞女孩”。2015年刚获得民政部门救助,做了马蹄足矫正手术,休学半年。3年前,了解到小梦格特殊情况的“五朵金花”结对帮扶她一帮就是3年多。尽管三年中有人由于工作需要调去其他学校服务,可是不管新来的“金花”是谁,都自发的接过照顾小梦格的接力棒。
  兼职托管让爱心传递延伸到车厢外
  温馨校车随车照管员把车厢里的人性化服务延伸到车厢之外,关爱乘车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传递爱的能量。启动“爱心托管”服务:发现部分学生到站后没有家长来接,她们在场站成立“爱心托管”乐园,轮流义务陪伴放学后暂时无法回家的学生,陪他们学习、玩耍。发起“爱心助学基金”:发现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困难无法缴纳乘车费,她们捐款建立“爱心助学基金”。目前,“爱心助学基金”已为数千名学生垫付乘车费用,资助100多名学生维持学业。设立“爱心漂流站”:在车厢内设立“爱心漂流站”,鼓励乘车学生将闲置的图书、学习用品或衣服捐赠至在车厢中设立的“爱心漂流站”。她们将“爱心漂流站”收集的物资进行交流整理后转赠给有需要的学生,使爱心“漂流”起来,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未成年人的爱心与责任意识。
本报记者 赵波
本报通讯员 邢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