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胜利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熊继光
懂生产会技术,支部书记是“全能”
2017年06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熊继光到基层与员工一起劳动。
  
  深刻领会油田新形势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做思想的领路人;围绕生产经营形势做实政工工作,做创效的带头人;带着责任了解群众,带着情感走进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这是胜利油田鲁明公司滨海采油管理区党支部书记熊继光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一线的实践经验奠定了他“政工也需懂生产”的思想,10年政工管理的反复磨砺,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善于沟通的工作作风。在熊继光等人的带领下,滨海采油管理区员工积极向提质增效升级聚焦,采油管理区也由开发成本高的“硬骨头”蜕变为油田新型管理区的典型代表。

  本报记者 邵芳 
通讯员 王淑梅


幼年接触石油精神
志愿加入采油一线

  在熊继光儿时同伴的眼中,他是个自带光芒的“人物”:从小学到大学干了16年的班长,成为哈尔滨商业大学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94届学生中第一个入党的人;大学期间还担任系学生会主席、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职。“优秀”、“聪明”是熊继光自小到大身上的“标签”。
  1998年毕业季期间,摆在熊继光面前有多重选择:留校成为一名教师、下乡成为一名村官、去部队当军官,还可以参加招工到胜利油田工作。“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铁人王进喜的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对油田的印象很特别、很向往。”那一年,熊继光离开了东北老家,意气风发地踏上前往胜利油田的道路。
  年少时的的努力,也给熊继光带来了好运。“那时的城市高楼不多,大明大厦自然也成为东营的‘最高峰’,夜晚看着济南路上车水马龙,让人心潮澎湃。”熊继光回忆称,来到胜利油田后,他被分配至时称“中国石油第一股”的上市公司大明集团。然而入职的第二天,根据专业对口要求,熊继光被分配到原大明集团机械公司,成为一名维修阀门、泵机的修理工。
  在跟着机械公司走南闯北的时光里,熊继光内心一直怀揣着成为采油工的梦想。工作一年后,他主动放弃在中心城区的工作环境,向单位申请调往当年的滨海采油公司,如愿以偿从事采油工作。在采油班站的摸爬滚打,也让他读懂了油田生产的“第一课”,这也是他“政工也要懂生产”思想的起源。

找准团委工作核心
助力青工提质增效

  2000年,工作突出的熊继光被调至滨海采油公司机关担任办公室主任,并开启了长达15年的政工管理工作。
  2004年底开始,熊继光从滨海采油公司办公室到总部机关人力资源部再到思想政治工作部、团委,从处理复杂的劳动合同关系、制定绩效考核、组织员工培训,到从事新闻宣传、开展青工工作,每一项工作都非常具有挑战性。10年政工经历中,他几乎经历了公司政工科室的所有岗位,也见证了大明集团非油产业捆绑改制,鲁明公司从成立到成长的发展历程。“对我而言,十几年的政工工作是个反复磨砺的过程,过程艰辛苦涩,结果却让人欣慰。”熊继光说。
  在担任鲁明公司团委副书记期间,鲁明公司的青工工作从无到有,熊继光立足抓青工技能提升和典型选树,每年都组织油水井动态分析比赛和工况分析比赛,并从中优选业务能力强的青工到油田参加各类比赛。
  几年间,鲁明公司各类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并在油田层面得到很好的历练。据了解,2013年油田青工技能月活动中,熊继光组织青工参加油田组织的油水井动态分析比赛和工况分析比赛获得了两个一等奖。几年间,鲁明公司团委培养各类青年典型60余人,有20余人在油田立功,鲁明公司团委还获得了2013年度山东省五四红 旗团委荣誉称号;他撰写的经验、总结、汇报材料达上百万字,还曾荣获省级新闻铜奖、多篇作品在胜利油田新闻系统评选中获得一、二等奖。
  都说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为了检验自己“腰间佩剑”的磨砺程度,2014年熊继光在竞争上岗中竞聘成了滨海采油管理区的党支部书记,这也是他第二次踏上这个距离东营80公里外的采油片区。

努力融入群众
做群众的贴心人

  据了解,滨海采油管理区为滩涂低渗透油藏,共管理着97口油井,且油井多位居滩涂之中,进、出井路均由员工趟出,泵深2400余米,液量动力明显不足,低品位油藏造成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可谓是鲁明公司乃至全油田难啃的“硬骨头”。
  近年来,胜利油田持续推进以“四化”建设为支撑,以扁平化构架、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为方向的油公司体制机制改革,让现代化生产运行方式、精细化管理成为老油田效益发展的奠基石。
  2013年,滨海采油管理区作为油田五家“四化”示范区之一,率先实施“四化”改造。员工在享受到四化建设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改革调整中岗位变化带来的思想压力。
  熊继光心里很清楚,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凝聚人心,提振士气。据了解,在鲁明公司的统一部署下,他在一手抓“三线四区”经济评估模式运行和《三册》管理落地实施的同时,着力解决“疑难杂症”。
  此时,一个特殊的情况进入他的视野。早前,一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与地方居民发生了肢体冲突,造成轻伤,因案情迟迟得不到解决,致使家属不满。为此,熊继光积极与办案人员联系,配合他们调查取证,最终让伤人者因寻衅滋事被拘,员工家庭得到了一定的经济补偿。这件事,也树立起熊继光在员工心中的威信。
  “党支部书记就要走进群众,融入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熊继光坦言,可是不懂生产技术活,怎么融入职工呢。上任之初,熊继光有空就跟着员工跑井,在一旁辅助员工工作,还买来了采油、作业的专业书籍,抽空就埋头学习,这让他很快与一线职工有了“共同语言”。
  与采油厂不同,鲁明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现代化油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剥离了作业、护卫等专业化队伍。而滨海采油管理区因单井分散,为油井护卫工作带来了难度。为了打击盗油分子的嚣张气焰,滨海采油管理区积极配合当地公安部门,每晚组织干部职工巡线护油。目前,在扎实开展平安油田建设和专项打击整治油区治安各项工作中,滨海采油管理区自2015年来一直保持零发案。
  工作上,认真、较劲是管理区员工单景花对熊继光的评价,生活中熊继光却是个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这从平日里练就的一手好菜足以见得。熊继光也将这项特殊的技能应用在工作中,每逢周末值班时,熊继光就下厨为员工烹饪拿手好菜,打卤面、蒸馒头、红烧肉、辣子鸡……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让很多职工为他竖起大拇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全力推进提质增效升级、凝聚员工立足岗位多创效的同时,熊继光还将着力点放在与周边油田单位的协同发展上,并积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助力滨海采油管理区持续稳定发展。
  今年,在新型管理区的建设中,滨海采油管理区以价值引领为导向,继续减员30人,与四化建设前比较,管理区总体减员幅度达到53.52%,人均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人均年产油量由367吨提升至728吨,97口油井全部达到效益开发,并由油田难啃的硬骨头一跃成为油公司模式下大家学习借鉴的对象。
  “班站如家,看着家和家人越来越好,心里真舒坦。”熊继光坦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