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创作上百个泥塑作品,“80后”妈妈张晶:
捏起泥人来,啥烦恼都忘了
2014年03月1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张晶捏的泥人栩栩如生。本报记者 范少伟 摄
9日上午,家住济宁电力二处住宅楼的张晶,正聚精会神地捏制“华妃”的头饰。她告诉记者,这个泥偶是“甄嬛系列”之一,其中头饰不仅需要动手捏,更需要画上漂亮的花纹,非常靠功底。她已经创作了三天,还没有达到预期的完美。
张晶是济宁碳素集团的一名普通员工,1982年出生,在她家的客厅里,陈列架上放着上百个泥塑作品,最大的高有2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四五厘米,人物、花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两年前开始学的,那时女儿才两岁,在网上看到用‘超轻粘土’,捏出来的泥人没有气味,特别好操作,就想着陪孩子玩。”张晶说,她把材料买回家后不会捏,就在网上看教程,后来还与网友交流,尝试着用粘土捏一些平面图,慢慢就迷上了捏泥人。
慢慢上了手之后,张晶就开始创作更复杂、漂亮的泥塑造型。后来无意间在网上看到“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漂亮的服饰和头饰让她特别喜欢,于是就产生了把王昭君捏成泥塑人物造型的念头。于是,张晶开始研究王昭君的图片和历史资料,那段时间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查资料,向网友请教服饰头饰的创作技法,每天要用三四个小时。一个多星期后,身着红色汉服,抱着琵琶的古代美女王昭君,就跃然眼前了。
相对于很多朋友喜欢的卡通动漫人物,张晶更喜欢有中国古代传统元素的造型。她有一个“新郎背着新娘”的作品,新娘身上的凤冠霞帔特别抢眼,大红的喜字、中国结以及新郎官的衣着都很讲究。“这个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我自己的婚纱照,当时拍照片时与老公有这个动作,但是穿的婚纱,不是古代礼服。”张晶说,捏泥人不仅是个技术活,更需要想象力,创作的过程非常快乐。
“本来是陪孩子玩,自己却越来越喜欢,孩子也跟着我一起创作。”张晶说,捏泥人是一种传统文化,可以让孩子通过人物造型了解中国历史,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
本报记者 范少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