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故事中的家风
2014年03月1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文/张建丽
要说我们家的家风,还得从一个童话故事谈起。多数孩子在童年听父母讲的故事就像大红苹果一样香甜美好。可我要说的这个故事,曾经像是一场噩梦,让我万分讨厌,它的名字叫做《等明天》。
先从故事的内容说起吧。《等明天》讲了一个可怜的小猴子自作自受的事情。这个小猴子他特别贪玩,每天从清晨醒来就玩啊玩,直到太阳下山。他做事没有规划,更重要的是他总在拖沓,把盖房子的事情拖得遥遥无期。每次下雨的时候,他就得淋成落汤鸡,每次他都发誓天晴就盖房子,可是天晴后,他又忘记了自己的决心,依然四处玩耍,继而周而复始地淋雨。最初听到这个故事大概还没上小学,而之所以记忆如此深刻,是因为老爸很多时候教育我时,总把“小猴子”作为我的代名词。
“爸,我想看电视。”“作业做完了吗?”“看完再做行吗?”“不行!你就跟等明天的猴子一样。”“不!我不是!”这种类型的对话,在我和老爸之间不知从小到大重复了多少遍。结局总是我赌着气圆满地完成了作业,看到老爸那得意的笑。随着年龄慢慢地增长,“小猴子”的内容也从写作业不断地升级成工作、生活中的各类事务,为了证明不是那只“猴子”,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今年年夜饭和弟弟聊起来小时候的事情,我们忍不住提到了《等明天》这个噩梦故事,随后又不约而同都笑了。虽说一直心存排斥,但还真得感谢老爸找了这么好一个道具,督促我们“今日事今日毕”,将爷爷的军人作风延续渗透进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爸,你从哪儿整来这么个故事?”我和弟弟问他。老爸笑着不说话,抿口小酒,扭脸问我4岁的儿子:“果子,想听故事吗?姥爷给你讲个好的吧。从前有个小猴子……”艾玛,又来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