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运输花费多,工地不愿送;制作工艺成本高,产品又不好卖
建筑垃圾回收企业尴尬中生存
2014年03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工人将建筑垃圾加工而成的成品建材从机器上搬下。  本报见习记者 臧振 摄
  建筑垃圾经各道工序处理后变成再生骨料。   本报见习记者 臧振 摄
   本报见习记者 臧振 张童
  2013年上半年,淄博首个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已经具有了消纳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建材的能力。但是,该项目运行近一年的时间里,却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这是目前项目运行中所遇到的两个主要困难。”淄博环亿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伟告诉记者。
1个多月才来了一小车
  “目前,我们公司一年可消纳约800万吨建筑垃圾,张店、周村、临淄三区一年产生的全部建筑垃圾,我们可以完全消纳,并将其转为新型建材,而且产能还有结余。”环亿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建森说,从去年的情况来看,环亿公司所承接的大型建筑垃圾消纳项目,只有华润渣土清运工程这一项,除此之外,就只有附近地区的一些小项目。“有时一周来一车,有时半个月来一车,最长的一次,1个多月才来了一辆小车。”他说。
填埋旧习惯增加回收难度
  谈及企业“吃不饱”的原因,环亿公司董事长曹伟说,目前,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和露天堆放为主,已形成习惯。“人们对于拆迁出的固体废弃物,普遍缺少初步分选意识。钢铁等较为值钱的物件会留下,剩下的‘没用的’建筑垃圾可能被运到指定的消纳场填埋,也可能被随意抛洒、堆放。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建筑垃圾也是有再利用价值的。”曹伟说。杨建森也认为,这种习惯的存在,增加了建筑垃圾进入企业再生利用的难度。
厂址偏远,工地更愿就近处理
  “运输成本高也是制约建筑垃圾进厂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进行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首先需要较大的场地去堆放建筑垃圾,因此,我们公司设在了较偏远的郊区。距城区远、运费高,城区一些工地就不愿把建筑垃圾送到公司来,可能就近找个地方就把建筑垃圾处理了。”曹伟说。另据杨建森介绍,舍近取远、将建筑垃圾运到企业进行再生利用,可能需要多花运费,但对于整体利益是有利的。“建筑垃圾进厂资源化,一步到位,避免了建筑垃圾‘二次搬家’的问题,节省了清理建筑垃圾的费用。”他说。
◎原料吃不饱◎
◎产品出不去◎
产品性能高却缺乏认知度
  曹伟介绍,不少单位和个人对建筑垃圾生产的产品认知度不高。“甚至有人一听说地砖是由建筑垃圾制成的,第一反应就是‘啥?建筑垃圾还能造东西?’”曹伟说,消费者对产品不了解,进而引发了对产品质量的怀疑。因此,即使产品虽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由于认知度低,营销难度太大,很难大量走向市场。“公司产品性能高于国标,而且具有环保耐磨、透水透气等优点,用来进行建设毫无问题。”杨建森说。
工艺繁琐,无价格优势
  “为了不影响产品性能,建筑垃圾在转变成再生骨料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多道分选工艺,将铁、塑料、木材等杂质除掉,这就增加了再生骨料的工艺成本。而淄博山多,沙石等天然骨料成本低。再生骨料制成的产品没有太大的价格优势。”杨建森说,消费者当然更倾向于购买天然骨料产品。
  据介绍,现阶段,政府采购是公司产品的主要去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