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不再理财收益难过6%
定向降准成了银行的定心丸,资金面稳定难出高收益
2014年06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第二季度眼看就要过去了,然而即使面临着年中考核,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仍未出现明显上涨,更难以与去年6月份“钱荒”时的收益率相比。与此同时,互联网宝宝也表现乏力,用户已经过亿的余额宝收益持续走低。

  本报记者 张頔                     
理财产品5%收益成常态
  错过了去年6月行情的济南市民陈东强,今年准备把从股市撤出的一笔资金投向更为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但去银行咨询后,他却发现目前在售的几款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在5%左右。“等几天再说吧,预期收益率能过6%,我就出手。”
  记者在省城走访多家银行发现,虽然目前已经到季度末了,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却没有明显升高。一家国有银行推出的季末产品,期限有一个月和三个月两种,收益率只是刚过5%,仅比6月初发售的产品略高一点。股份制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会相对要高一些,也只是能达到5.5%。

余额宝收益率半年缩水3成多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如今已不复去年6月“超7赶8”的疯狂,而去年风生水起的互联网宝宝们也在不断考验投资者的耐心。由于宝宝背后的货币基金多投向银行间协议存款,随着资金面的逐渐宽松,收益跌破5%也成为常态。
  去年6月13日上线的余额宝已经满周岁了,在用户数量破亿的同时,收益率却一路走低。今年1月1日,余额宝的7天年化收益率还处在高位的6.740%;然而6月23日,该收益率已经成了4.535%,能比银行理财产品低出一截。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收益率竟缩水了32.7%。
  在收益率持续走低的路上,余额宝没有独行,微信理财通、百度百赚等“宝宝”7日年化收益率都已跌破5%。
 延伸阅读 
缺钱预期引发资金面紧张
  在一家股份制银行从事同业存款业务的戴峰说,去年6月,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紧张,Shibor隔夜拆借利率都涨至10%了,所以理财产品收益也水涨船高。戴峰介绍,对于金融市场来说,有时候引发资金面紧张的原因并不是真的缺钱,而是对缺钱的一种预期。去年钱荒的时候,央行一开始并没有采取救市措施,所以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恐慌加重了资金面的紧张。
  然而今年央行早早就释放宽松信号,从4月25日至6月16日,在短短50天时间里,央行两度定向降准受此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降到了2013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