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964人,八九十岁的近百位
济南长清有个长寿村,几乎家家有寿星
2015年02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92岁的方荣珍喜欢编箅子,做工非常精细。 本报见习记者 范佳 摄
  年轻时没有合过影,借着记者探访的机会,87岁的金兴汉和88岁的老伴陈玉梅合了一张影。    本报见习记者 范佳 摄
  农闲时,老人们喜欢在村头拉呱晒太阳。                  本报见习记者 范佳 摄
     92岁的老奶奶能给儿孙编箅子,80岁的老婆婆能拎着篮子赶大集……在济南长清区孝里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长寿村金村。小村只有964口人,却有90岁以上的老人30多位,80多岁的老人60多位,几乎家家都有老寿星。

本报见习记者 刘飞跃 范佳                            
92岁老太钟爱老手艺编箅子
  7日,恰逢济南长清区孝里镇金村的大集。虽然刮着大风,但年前的大集人头攒动,甚是热闹。
  “快到年底了,俺来给家里置点年货。”在金村村口,一位80岁的老婆婆正提着刚买的芹菜和鲤鱼往家走,步伐矫健,分明看不出已是年逾八旬的老人。
  “我今年43岁,在这些老寿星面前,就是小儿辈。”金村村支书王守华热情地与老人打招呼。
  王守华说,在金村许多石砌的小院里,几乎家家都有老寿星。目前,金村有294户共964人,其中80多岁的老人有60多位,超过90岁的有30多位。“最年长的是102岁,十几天前刚刚去世。之前我们村每年都给她过生日。”王守华说。
  走过弯弯曲曲的小道,我们拜访了92岁的方荣珍老人。老人见有生人来,从椅子上站起来,不需拐杖,走路也很灵活。虽然满头银发,但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脑筋清楚,口齿清晰。她让儿媳张凤兰给客人倒茶,还不忘叮嘱“把缸子盖盖,闷闷茶叶”。
  年轻时做了一辈子针线,年老了也闲不住。虽然已九旬高龄,方荣珍还经常帮着孩子们掰掰玉米,或是做做针线。尤其是编箅子,老人手艺很好,针脚细腻。
  儿媳张凤兰拿出了三个箅子,都是方荣珍做的。“年轻人现在不会这手艺了,孩子们需要,我给他们做的。”方荣珍边说边抽出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来,“这个我半天就能做出来。蒸馒头的时候,铺上一层纱布,蒸的馒头非常好。儿子、孙子们都抢着要我做的箅子。”
87岁老汉还记着88岁老伴的大辫子
  走出方荣珍家,我们又拜访了金兴汉和陈玉梅夫妇。“你叫她‘陈世美’就行!”87岁的金兴汉首先开起了老伴的玩笑。88岁的陈玉梅不作声,金兴汉偷偷地乐:“现在不敢这么说她了,她万一较起真来,就不给我做饭了,所以我得巴结她。”
  因为年轻时扛麻袋压坏了腰,金兴汉老了腿脚不灵便,平时就坐在阳台上晒太阳。老伴陈玉梅则忙里忙外,给全家人做饭。陈玉梅的耳朵有些聋,却能明白金兴汉的话。
  “俺娘通过口型就知道俺爹在说些啥。”金兴汉的儿子金宗泉说,平时父亲有什么需要,都是母亲帮忙照顾,而母亲听不清的,父亲就充当“翻译”。
  二老结婚那年,金兴汉18岁,陈玉梅19岁,如今已携手走过近70年的光阴。“当时我们两家是前后街,她梳着两根大辫子,很漂亮。”说起这些,金兴汉痴痴地看着老伴。
  虽然老两口不善于表达感情,但是在关键时刻,对彼此的关心与爱护,却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五年前的一个夏夜,陈玉梅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膀子摔断了。毕竟年事已高,陈玉梅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父亲轻易不做饭,没想到母亲病了之后,他愣是做了一个多月的饭,天天陪着母亲说话,真是让我们做子女的都感动。”金宗泉说。
  随着时间的流逝,二老更加懂得在一起不容易。金宗泉说,现在父母非常知足乐观,有时候出去散步,就互相搀扶着,经常说:“你别急啊,我们要多活几年,看看社会的变化。”

“我要活到100岁”
  尽管自己也已63岁,但提起年近九旬的老爹老娘,金宗泉总是一脸幸福:“这么大年纪了,回到家还能叫声爹娘,太有福了!”
  说起老人们长寿的秘诀,儿孙孝顺是最关键的。
  如今,92岁的方荣珍已是四世同堂。她只有一个儿子,现年63岁,依然老有所为,在大峰山防火队工作。孙子孙女也已是中年,都在济南工作。还有一个11岁的重孙子,已经上五年级了。平日里,方荣珍身边就儿媳张凤兰陪着,几十年如一日,照料她的日常起居。
  “俺家好媳妇没处找去,街里街坊没有人不夸。”提起儿媳,方荣珍口中一百个好。而在张凤兰看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么多年,不管家中有何变故,他们从没分过家,“俺俩就跟亲娘俩一样。”
  虽然身体没啥大毛病,方荣珍偶尔会犯晕病,发作时一躺就是个把月。张凤兰白天黑夜陪着婆婆,不敢出门,饭也吃不下去。方荣珍难受时,常控制不住抓人,一会不在她跟前便会喊叫,张凤兰没有一点怨言,日夜陪护,直到老人又能乐呵呵地下床活动。
  逢年过节、过生日,在外的儿孙都会回来,平时也隔三差五地回来看望老人。老人身上穿的红紫色绸缎布料印花小袄,就是孙女精心挑选的。马上要过年了,方荣珍许了个新年愿望:“现在日子多好啊,孩子们也常来。老天原谅着点,让我活到一百岁!”
村里有山有水,拒厂矿企业
  金村为什么有这么多老寿星?走访一圈,我们也没发现什么传奇故事,不过,却读出许多平凡生活中沉淀的智慧。
  在村里,年过花甲的老人都自诩“年轻人”,年过古稀的老翁骑着自行车满街跑,甚至下地干农活。一位78岁的村民自己打理着两亩多地的菜园,每天下地干活八小时。照他的话说,都习惯了,不觉得累。
  村里各家各户白天不锁门,街里街坊串个门,推开门便是一张笑脸。68岁的方凤洪说,村里有位老人被女儿接去济南住,结果憋得难受:“乡下老人能出去跑跑,串个门拉个呱,七八十岁还能上山下地。日子丰富了,啥都不想,也没有烦心事。”
  相较城市,金村有山有水,没有厂矿企业,自然环境很好。很多村民在自家院里建有小菜园,自己吃,无公害。村里人不喜欢大鱼大肉,老人们特别钟爱棒子面窝窝头,里面再放些豆子。
  这几年,村里的路修好了,安了路灯,建起了文化广场,老人们没事就出去逛逛。早上6点多,文化广场的跳舞队伍就排好了,比上班都准时。村委会还专门把主屋腾出来,作为老年活动中心,摆上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再提供些图书、棋牌,老人们都喜欢去。
  对于金村未来的发展,村支书王守华有自己的规划:“有厂矿企业来谈合作,我都没有答应。我已经和北京农林科学院谈好项目,在修好的路旁搞蔬菜、瓜果、垂钓和观光项目,当前是做实验,以后再推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