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与期盼
2015年02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年关将至,大街上匆匆步履中,人们暂时能放下的,是前一年的压力与无奈。但另一种焦虑或期盼,却随之而来。辞旧迎新,不是每个人都能安然享受除夕夜的阖家团聚,现实的烦心事和未来的不确定,让很多人被焦虑缠身。当然,有焦虑,才更有希望。
“真凶”咋判?
  这个春节,呼格吉勒图的父母可以过得稍微轻松点了。儿子沉冤得雪,国家补偿到位,一切都向着好的一面发展。而将儿子间接置于死地的那个“真凶”赵志红的命运,也很快就能成为“别人家的事了”。
  相信很多人对这纸“意料之中”的判决书,不会产生太大兴趣,尽管赵志红所涉罪名:故意杀人、强奸、抢劫和盗窃,无一不吸引眼球,但失去了呼格这个参照系,就会变得没那么重要。无论“真凶”咋判,都已是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
  对呼格的父母而言,之前18年的每个春节都是一种煎熬和焦虑。如今,焦虑出现在了围观者身上,正如有网友所言,“现在最在乎的,莫过于追责”。相信春节只是暂时冲淡这种焦虑,不会让它走远。
大蒜咋办?
  被焦虑笼罩着的,还有为2000多吨从韩国退运的大蒜发愁的人们。
  最新消息是,据蒜农说,有韩方人员让“去告”,甚至“去世贸组织告”,不过并没有韩方对此回应。
  根据估算,这次退货将给蒜农带来1000多万元损失,对于为了做成这笔生意而大举借债的蒜农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能过一个“欢乐年”的迹象。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人心,中韩自贸区达成实质进展的大背景下,这起争端无疑再次给乐观的人们以警醒:一纸协议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在没有实力改变而又不得不参与其中的时候,只能遵守别人制定的规则。即便如此,也可能随时触雷。
  而这只是开始,明年“一带一路”的展开,亚投行的推进,无一不涉及到国际规则的博弈,焦虑将会接踵而至,但我们没有退路,唯有迎头解决。但愿以后不再出现“大葱咋办”、“大白菜咋办”等伤农难题。
春晚咋看?
  说春节,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春晚。
  从认同,到质疑,到讥讽……“以不变应万变”的古训,在春晚身上并不奏效,这也让“既离不了,又讨厌它”的人们,颇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以至于每每春节将至,“春晚咋看”成了问题。
  吸取了前几年“人人找茬”的教训,羊年春晚到现在为止都很低调,连大致的轮廓都不是很清晰。尽管如此,吉祥物、主持人等话题,仍被人们尽情奚落。
  有网友将春晚面临的困境形容为“人们日益提高的智商与春晚不断下降的编排水平”之间的矛盾。从这个角度看,公众智商的提高势不可挡,解决的办法似乎只有提高编排水平一条路。
  事实上,春晚也在年年求新求变,但时代进步了,一直被“政治导向”、“社会影响”等重压的春晚,很难完全实现人们想看到的单纯“联欢”的真面容。
  于是,吐槽不可避免。这也并非是逞一时口舌之快,人们只是期待在除夕夜团聚之时,能有一场直抵人心的温馨“联欢”。毕竟,除夕夜除了看春晚,还能干什么?
本报深度记者 刘志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