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式”养老期待三突破
2015年02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4年末,一处民营敬老院为迎接企业慰问做准备(资料片)。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目前,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压力日益凸显。截至2013年末,德州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9.96万人。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20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18.3万人。“如何养老”不仅牵动着每个家庭,更考验着政府、社会的智慧与决心。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纷纷为“德州式”养老献计献策。
实现全民 养老和医保
  “企业的养老保险,2014年实现了‘十连涨’,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也由55元每月提高到75元每月。”人大代表、乐陵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霞说,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是城乡居民的“养命钱”,老百姓得到最大实惠的也是居民养老保险。
  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的抵消,养老金上涨的‘含金量’有限,但近年来政府对这块的投入越老越大。王霞认为,从长远看,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扩大社保覆盖面,实现全民养老和全民医保,是对老百姓最大的实惠。此外,她建议科学、细致地对养老金调整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保障老年人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
民办的能享受专业护理
  “多数民办老年机构规模偏小,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方面投入不足,缺乏专业养老护理员,收费较低,均在微利运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人大代表、德州一中特级教师张兰菊说,据德城区一份社会养老机构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德城区现有15家养老机构,其中4家入住率超过70%,有7家入住率不到一半,平均入住率仅为49%,民办养老机构多数存在“床等人”的现象。
  对此,张兰菊建议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资质把关,定期或不定期对养老院环境卫生、饮食安全等进行监督检查,对无证经营的老年机构依法治理;多部门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培训,严格上岗证管理制度,让民办养老机构也能享受专业护理;落实各级政府养老机构政府补贴等政策向民办养老机构倾斜。
养老方式应更多样化
  “我父亲已经86岁,偶尔到我们几个子女家轮流居住,但多数时间是一人独居,养老院的条件再好他也不可能去居住。”政协委员、平原师范高级讲师邱兰英说,以平原县龙门养老院为例,2012年底交付使用,配套设施相当齐全,但入住的社会养老30人左右,入住率不足1/4,她认为,相对方便、宽松的居家养老仍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
  “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候鸟式养老”、“以房养老”……当“银色浪潮”来袭,各种养老模式也在种种噱头后诞生。但目前德州的基本养老模式主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其实,80岁以上老人居家照料的问题日益突出,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仍是短板。”她建议,政府可考虑对养老服务业进行战略性布局,培育养老市场高中低档分层需求;加强对各种养老形式进行政策监管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